第85章 谋定后动(2 / 2)

带着尚方宝剑,江辰回到局里,立即部署。他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队,重点对接天湖和经开两个经济强区,沟通难度最大;另一路由周强副局长带队,重点对接江港区和市级的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

与天湖区的沟通果然充满挑战。区领导对“分类引导”表示原则同意,但对其重大项目必须明确“辐射带动机制”这一条,认为可能增加项目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希望有更灵活的处理空间。江辰耐心解释,辐射带动不仅是责任,也是机遇,可以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共享市场网络等方式实现共赢,并举例说明了可能的模式。经过反复沟通,天湖方面最终勉强接受了这一原则。

与经开区的沟通相对顺利,经开区对“产业链协同”和“基金池”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飞地经济”的利益分成细节上,与江辰团队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周强那边对接江港区,反馈是江港区对方案总体热烈欢迎,但对“基金池”和“指标池”能否真正向江港倾斜表示担忧,迫切希望看到更具体的承诺和项目清单。同时,与市级部门的沟通也反映出,各部门对如何介入示范区管理、权限如何界定,仍存在不少困惑和保留。

这些反馈信息雪片般汇集到江辰这里。他白天沟通协调,晚上则和团队一起,根据反馈意见,逐条修改完善方案内容,常常忙到深夜。周强在这次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基层协调能力,但在一些具体条款的把握上,江辰仍能感觉到他潜意识里对天湖利益的维护,需要不时地提醒和纠偏。

在一次内部讨论中,关于对天湖区某高端项目的辐射带动要求,周强再次提出是否可以适当放宽。江辰看着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团队成员,平静而坚决地说:“原则不能退让。这个口子一开,方案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不是要卡谁,而是要立规矩。示范区的价值,就在于建立一套新的、更公平高效的规则体系。这可能会得罪人,可能会遇到阻力,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他的态度感染了团队,大家继续埋头打磨方案。

经过近十天高强度、高密度的沟通和修改,“三区方案”的征求意见稿第二版终于成型。这一版的方案,不仅框架清晰,而且填充了大量具体内容,列出了初步的重点项目清单和配套政策要点,对各方关切和分歧点也给出了更明确的回应和处理建议。

方案报送张主任和市领导后,获得了高度肯定,认为思路正确、内容扎实,为下一步与省的对接和本市配套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就在江辰准备稍松一口气时,一个来自省委办公厅的陌生电话打到了他的手机上。来电者自称是韩副省长的秘书,语气客气但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江辰同志吗?省长很关心清源示范区的进展,特别是对省里政策建议的反馈。听说你们市里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省长想先了解一下主要内容和你们的考虑。请你准备一下,后天上午九点,到省委办公楼308房间,当面做个简要汇报。”

放下电话,江辰深吸了一口气。省领导的直接关注,意味着肯定,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后天的汇报,将是对“三区方案”的又一次关键考验,也将是清源示范区在全省层面的一次重要亮相。

他立刻重新投入工作,开始精心准备汇报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