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工作组关于知识产权分歧的协调会尚未召开,一个更重要的行程提前确定了下来: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的张副部长,将带队赴清源市,专题调研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筹备进展情况。
这个消息让清源市上下高度重视。张副部长是区域经济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意见对示范区最终能否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至关重要。这次调研,既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关键的机会。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接待和汇报工作。示范区筹备组自然成为了准备工作的核心,张副秘书长和江辰更是重任在肩。他们需要准备一份全面、翔实、能充分体现清源市改革决心和方案可行性的汇报材料,并精心安排调研路线。
“汇报材料要突出我们的问题导向和制度创新,特别是‘清单管理’模式和正在探索的协同机制。”张副秘书长在筹备组内部会议上定下调子,“调研点的选择也要有代表性,既要展示亮点,也不能回避难点。”
江辰负责汇报材料主体内容的起草和调研点的初步筛选。他白天带着团队奔波于几个备选点位之间,晚上则伏案修改材料,力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案例都准确有力,每一段论述都能逻辑严密地展现清源方案的独特价值和可操作性。
最终确定的调研路线体现了用心:
“三角地”联合开发项目现场: 展示从“三不管”到“共建共享”的突破性实践,体现协同的初步成效和基层创新活力。
天湖区某高新技术企业: 代表示范区未来产业导向,展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潜力。
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 展现现有开放平台的高效运作,同时隐含与江港物流园的对比与协同可能性。
江港区临港物流园及周边区域: 直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展示后发区域的现实困境和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为汇报差异化支持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调研当日,天气晴好。张副部长一行在市主要领导和张副秘书长、江辰等人的陪同下,按计划进行考察。
在“三角地”,看到昔日边界地带如今塔吊林立、规划井井有条,张副部长频频点头,仔细询问了规划协调、利益分配的具体做法,对“联合指挥部”的基层实践创新表示赞赏。
在天湖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张副部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关切地询问企业在获取跨区域人才、技术合作方面有无障碍。
在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高效的通关流程和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