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组织谈话(1 / 2)

市委组织部所在的办公楼庄严肃穆,与区政府大院是另一种不同的气场。江辰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在门卫处登记后,被引导至干部一处所在楼层的小会议室等候。

九点整,一位穿着浅灰色行政夹克、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一名拿着笔记本的年轻干部。中年干部面容清癯,眼神温和却透着审视,江辰认出他是干部一处的王处长。

“江辰同志吧,请坐。”王处长在主位坐下,语气平和。

“王处长,您好。”江辰依言在对面坐下,身姿端正。

“今天找你来,主要是结合近期的工作情况,做个常规的了解和交流。”王处长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你在清江街道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适应基层的工作节奏和复杂情况吗?”

这是一个开放而常规的问题。江辰略作思考,谨慎回答:“感谢组织关心。在清江街道工作,确实比在机关更直接、更具体,矛盾也更集中。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目前基本适应,也在努力熟悉情况,推动一些具体工作。”

“嗯。”王处长点点头,翻看了一下手边的一份材料,似乎是江辰的简历和近期的一些情况摘要,“我们看到,你到任后,在推动民生实事、规范内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省报的那篇报道,我们也看到了。”

他提到省报报道时,语气平淡,听不出倾向。

“报道是记者基于采访的独立撰写。”江辰没有居功,也没有回避,“我们只是汇报了街道在党工委领导下开展的一些常规工作。工作中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这是基层的常态,我们正在努力克服。”

王处长抬眼看了看他,似乎对他的沉稳回答比较满意。他话锋一转,问道:“对于清江街道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盘活区域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你有什么具体的思考?”

这个问题超出了街道日常管理的范畴,更偏向于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江辰心念微动,知道这可能是谈话的关键点之一。他结合自己之前的调研和思考,简要谈了几点:

“一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扶持一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和特色产业。二是梳理盘活街道的闲置资产和低效用地,探索与市场资本合作,提升资产效益。三是加强与周边功能区的协同,比如在配套服务、产业链互补等方面,寻求合作机会,避免同质化竞争。”

他的回答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清江街道实际提出的可行思路。

王处长认真听着,未置可否。他合上手中的材料,身体微微前倾,进入了谈话的另一个阶段。

“江辰同志,你是中央选调生,组织上对你们这一批年轻干部是寄予厚望的。”王处长的语气变得更为郑重,“培养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政治定力、大局观念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有时候,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和更大的格局,可能需要个人做出一些调整,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