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记,有时间吗?想跟您汇报一下关于清江实业公司的一些情况。”江辰将材料放在杨国威面前。
杨国威拿起老花镜,仔细地翻看着,脸色逐渐凝重起来。他看得很慢,期间抬头看了江辰一眼,眼神复杂。
看完后,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些问题……之前审计也零星提到过一些。”杨国威的语气带着一种沉重的无奈,“集体企业嘛,历史包袱重,管理跟不上,出现亏损和决策失误,也在所难免。张海山同志分管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江主任,你刚来,锐气足,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好的。但是,处理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涉及人的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考虑稳定大局。有时候,水至清则无鱼啊。”
又是“稳定”,又是“历史遗留问题”。杨国威的态度,几乎在江辰的预料之中。他试图将问题定性为“经营不善”和“决策失误”,并用“稳定”来施压,希望江辰知难而退。
“杨书记,我理解您的顾虑。”江辰语气平和,但立场坚定,“如果仅仅是经营不善,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扭亏为盈。但如果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和违规违纪问题,就不能简单地用‘历史遗留’来掩盖。这不仅是对街道集体财产负责,也是对相关干部负责。真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才是真正的保护。”
杨国威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那你的想法是?”他看向江辰。
“我建议,首先对清江实业公司进行一次彻底的清产核资和专项审计。”江辰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聘请第三方专业的审计机构介入,把家底彻底摸清,把问题彻底查透。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下一步的处理方案。是整顿提升,还是关停重组,或者涉及其他问题需要移交,都做到有据可依。”
杨国威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棘手。彻底审计,意味着盖子可能被完全揭开,局面将难以控制。
“这件事……关系重大,需要慎重考虑。”杨国威没有立刻同意,“这样吧,材料先放我这里,我再仔细看看。你也再全面权衡一下。我们找个时间,叫上海山同志,一起开个会,碰个头,听听他的解释再说。”
他想把事情拉回班子内部“沟通协调”的轨道,试图缓冲和化解。
江辰知道,这是杨国威惯用的“拖”字诀和“和”字诀。但他没有再坚持,点了点头:“好的,杨书记。那我等您的通知。”
离开杨国威办公室,江辰明白,关于清江实业公司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杨国威的暧昧态度,张海山必然的反弹,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硬仗。他抛出的“专项审计”提议,如同一块探路石,已经惊动了水下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