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评审风云(1 / 2)

区发改委组织的项目评审会在一间中型会议室举行。来自发改、财政、规划、民政等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坐在椭圆桌的一侧,各街道申报项目的负责人坐在另一侧。气氛严肃而专业。

清江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排在第三个进行汇报。江辰带着服务中心王主任提前到达,将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和补充说明分发给各位评审。

轮到他们时,江辰作为街道主官,首先做了简要开场,强调了项目对于提升辖区公共服务能力、回应居民迫切需求的重要性。随后,由王主任具体汇报项目方案,她从现状短板、居民需求、规划设想、资金预算、效益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数据翔实,图文并茂。

汇报过程中,几位评审不时低头记录,或相互交换眼色。

汇报结束,进入提问环节。

区财政局的一位副科长率先发问:“你们的预算构成里,设备购置和室内装修占比不低。区里财政紧张是现实,有没有考虑过采用更经济的方案?或者分步实施?”

江辰接过话头,从容应答:“感谢提问。我们在做预算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节约原则。设备购置清单是基于服务中心未来五到十年的服务需求测算的,避免重复投入。装修方案也选择了性价比高的材料。当然,如果资金确实紧张,我们也可以考虑将部分非紧急的设备购置纳入二期计划,优先保障空间改造和核心功能提升。”

规划部门的一位专家接着问:“你们计划中将三楼部分办公区域调整为居民活动空间,这涉及到内部功能布局的较大调整,原有的消防疏散通道和承重结构是否满足要求?有没有做过初步的评估?”

王主任立刻调出准备好的结构图和消防评估初步意见:“我们前期已经咨询了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初步判断是可行的。如果项目立项,我们会立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出具正式的结构安全鉴定和消防设计修改方案,确保符合所有规范要求。”

提问一个接一个,涉及方方面面。江辰和王主任准备充分,应对得当,既展现了项目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对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都有清晰的应对思路。

评审组长,区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最后总结道:“清江街道这个项目,前期调研比较扎实,需求论证也比较充分。方向是好的,确实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他话锋一转,“不过,就像刚才几位评委提到的,预算、细节、还有与其他街道项目的平衡,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这样吧,你们先把今天评委们提的意见带回去,进一步完善方案。最终能否立项,立项后能支持多少资金,还要上报区里统一研究决定。”

虽然没有当场拍板,但评审组的态度总体是积极和认可的。这已经达到了江辰的预期。他知道,在这种集体决策机制下,能获得专业层面的认可,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宝贵意见,我们一定认真梳理,尽快完善方案。”江辰代表街道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