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数据的分量(1 / 2)

市政府食堂的饭菜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江辰和张伟相对而坐,安静地吃着午饭。张伟絮絮叨叨地说着科室里的一些趣事和人际关系,江辰大多时候是倾听,偶尔附和几句,心中却仍在想着那些存疑的数据。

午休时间短暂,江辰很快回到办公室,继续投入数据的海洋。他将所有存疑的数据点进行了交叉比对,查阅了往年的历史数据,甚至调阅了相关产业的宏观研究报告进行佐证。疑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清晰。

高新区上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高达35%,但其上报的新增规上企业数量、以及这些企业预估带来的用电量增幅,却远远跟不上这个投资增速。要么是投资数据有水分,要么是投资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哪种情况,都值得深究。

经开区的情况类似,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宣称大幅提升,但单位面积产值和税收的增幅却不匹配,能耗下降更是乏力。这似乎指向一种可能:为了完成上级考核的“集约”指标,可能在数据上做了文章,或者仅仅是将企业简单聚集,并未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

这些问题,看似是简单的数字误差,背后可能牵扯到地方政绩观、考核指挥棒,甚至更复杂的利益关系。江辰深知其敏感性。

他没有贸然去找王大海科长汇报,也没有在办公室里公开讨论。他选择了一种更稳妥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分析。他将所有疑点、比对过程、支撑依据,整理成了一份简洁清晰的《关于上半年部分经济数据比对发现的几点存疑及初步分析》,没有结论,只陈述客观事实和逻辑矛盾。他打算在合适的时机,以请教的方式,私下向王科长做个汇报。

下午,科室工作照常进行。江辰除了核对数据,也开始学习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件传阅和电话记录。他态度谦和,手脚勤快,给老同事们倒水、帮忙复印跑腿也毫无怨言,渐渐让一些最初带着审视目光的同事,态度缓和了不少。

快下班时,王大海科长从外面开会回来,脸色有些严肃。他径直走进办公室,没过多久,内线电话响到了张伟桌上。

“张伟,你过来一下。”王大海的声音透过听筒隐约传出。

张伟赶紧起身去了科长办公室。几分钟后,他出来,脸色不太好看,走到江辰工位旁。

“江辰,市长讲话稿需要的那个基础数据汇总,你弄得怎么样了?”张伟的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张哥,基本核对完了,汇总表也做出来了。”江辰将准备好的电子表格调出来,“不过,在核对过程中,我发现了几处数据可能存在不太合理的地方,都做了标注……”

“哎呀,先别管那些细枝末节了!”张伟打断他,压低声音,“刚才科长被府办秘书长叫去问了话,那边对这次经济数据要求很高,强调必须真实、准确、可靠,要经得起推敲。科长压力很大,让我们再把数据过一遍,确保万无一失。你把你做好的汇总先发我,我再看看。”

江辰心中一动,上面突然强调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常规要求,还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他面上不动声色:“好的,张哥,我马上发你。另外,我把发现的那几处存疑也单独列了个简要说明,一起附上吧,供您和科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