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形的战场:情报网的极限延伸
陈雪的情报中心,灯光同样彻夜未明。与兵工厂的物理喧嚣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
更多的无线电监听设备被启用,天线架设得更高、更隐蔽。陈雪将她手下最得力的情报分析员分成数个小组,一组负责持续监听、破译任何可能与“鹰巢”相关的无线电信号,哪怕是最微弱的杂音也不放过;另一组则开始系统性地梳理、整合从“江东安全区”、“军方安全区”以及所有已知的、零散的幸存者据点流传过来的、关于东南方向的任何信息碎片。
“我们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深入到那片区域!”陈雪对她的几位负责外勤情报的队长说道,这些队长手下掌握着一些擅长潜伏和侦察的“游荡者”。
“挑选最机敏、最忠诚、最熟悉野外生存的好手。两人一组,携带最好的伪装装备、长续航电源和微型发报机。任务只有一个:向‘鹰巢’方向渗透。不需要你们靠得太近,但要摸清其外围巡逻队的活动范围、规律,最好能拍到照片,确认其装备的具体型号!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们的补给线!”
她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而严肃:“我知道这任务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知道敌人的拳头到底有多大,挥向我们的路线可能有哪些。自愿报名,贡献点奖励……按最高烈士标准预先记录。”
没有犹豫,几名队长同时上前一步。
四、根基的夯实:内政与民心
陈建国坐镇内政厅,面前的文件堆积如山。他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确保战备动员不会导致内部运转失序。
一道道命令从他这里发出:
物资管制令下达,所有非必要生活物资的配给暂时收紧,节省出的资源全力向军工和防御建设倾斜。
贡献点系统紧急更新了大量与战备相关的任务,从挖掘工事到运输物资,再到协助兵工厂进行零件初加工,奖励丰厚,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
医疗部门在苏婉的带领下,开始大规模储备急救药品和血浆,并组织所有非战斗人员接受基础的战场急救培训。
李秀娟则带着后勤组的妇女们,日夜赶制着耐磨的作战服、背包、以及大量的单兵口粮。她们用手中的针线,默默支撑着前线的需求。
恐慌的情绪最初确实在居民中有所蔓延,但陈家核心成员们冷静而高效的应对,以及完全公开(有所保留地)的危机通告,反而很快将这种恐慌转化为了同仇敌忾的决心。人们看到领袖们与他们并肩作战,看到堡垒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强,希望和勇气逐渐压倒了恐惧。
“守望者”就像一只感受到了致命威胁的刺猬,正在疯狂地让自己所有的尖刺变得更长、更硬、更密。
陈默巡视着各个关键节点,看着挥汗如雨的人群,听着机器与工具的轰鸣,眼神深邃。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鹰巢”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但同样也是一剂猛药,迫使“守望者”打破了发展的瓶颈,向着一个更强大、更坚韧的方向蜕变。
时间,依然是最残酷的敌人。他们必须在“鹰巢”的审判之日降临前,完成这场艰难的武装进化。
钢铁在铸造,壁垒在加固,意志在凝聚。
风暴将至,唯有力战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