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货物,如同磁石般吸引了大量居民和负责采购的内政官员。贸易区瞬间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队给出的价格,虽然高昂,但并非完全无法接受,主要以物易物为主,他们对“守望者”生产的粮食、皮革、以及一些特色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然而,在这看似正常的、热火朝天的交易背后,一些不同寻常的理念,如同无形的烟雾,开始随着商品一同悄然散播。
金不换和他的队员,在与人交谈时,言语间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倾向。
他们会称赞某个用大量粮食换取了武器零件的护卫队员“有魄力,懂得投资自己”,暗示强大的个体理应拥有更好的资源。
他们会私下对某些抱怨贡献点制度不够“灵活”、限制了个人发展的居民表示“理解”,并感慨“在‘自由都市’,能力就是一切,强者可以凭借本事获得想要的一切,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他们会宣扬“自由都市”的“盛况”——那里没有强制性的集体任务,没有复杂的贡献点计算,一切都靠个人能力和竞争,强者居住在内城的舒适环境中,享受最好的资源和服务,而弱者,也能通过“自由”的服务和交易,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尽管他们含糊地回避了弱者具体如何生存)。
“绝对的强者支配,有限的资源就应集中在最能发挥其价值的人手中。”
“集体?制度?那不过是束缚强者翅膀的锁链。”
“末世之中,唯有自身强大,才是永恒的真理。”
这些论调,包裹在“自由”、“效率”、“强者自强”的华丽外衣下,对于部分在“守望者”制度下感到不得志,或者天生崇尚个人力量、对集体主义感到束缚的人,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吸引力。
陈雪的情报网络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她将情况汇报给了陈默。
陈默站在指挥中心的观察窗前,看着下方贸易区那看似繁荣的景象,目光深邃。他没有立刻下令驱逐这支商队,那显得过于小气和敏感。
“让他们交易。”陈默的声音平静,“盯紧他们,尤其是那个金不换和他核心的队员。记录下所有与他们有过深入接触的人员名单。另外,让陈浩想办法,在不引起对方警觉的前提下,分析一下他们那些‘高科技’产品的技术来源。”
他顿了顿,补充道:“通知内政总署和监察司,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内部思想波动。有些‘病毒’,比丧尸更难防备。”
这支来自“自由都市”的神秘商队,如同一滴落入清水的墨汁,虽然尚未完全扩散,但其带来的稀有商品和那套极具诱惑与破坏力的理念,已经让陈默嗅到了潜藏的危险。
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
这是一次试探,一次渗透,或者说,一场没有硝烟的……理念战争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