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信任危机(2 / 2)

陈默自己,则像一个真正的侦探,深入市集,听取居民的抱怨,观察交易细节,甚至亲自用手去感受那些被指认的假币。他那经过强化的感知,虽然无法直接“看穿”真假,但对细微差异的辨别远超常人。他发现,假币的流通似乎有某种规律,在某些特定区域和与某些特定人员的交易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线索一点点汇集。

陈雪那边首先取得突破。她的一个线人报告,有一个小型金属加工作坊,近期曾偷偷处理过一批不符合常规标准的金属废料,其成分与假币合金高度相似。同时,监控显示,该作坊的一名学徒,与市集上一个最近出手大方的皮货商往来密切。

陈锋带领的“狼群”小队,在接到陈默指令后,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对目标和其关系网进行了全天候的监视。

收网的时机很快到来。在一个深夜,那名皮货商与作坊学徒在一处废弃仓库进行“交易”时,被当场抓获,人赃并获。搜查仓库,发现了尚未运走的假币成品、半成品、简陋的冶炼炉和精心仿制的冲压模具。

审讯结果令人心惊。主谋并非外部渗透,而是堡垒内部几个早期加入、拥有一定技术背景、却对现有贡献点分配制度不满,妄想通过这种手段快速敛财的前工程师。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了早期废弃的试制币和部分合金配方,在外围一个隐蔽山洞建立了简陋的作坊。

犯人落网,公审,严惩。消息公布,暂时平息了居民的恐慌,但信任的裂痕已然产生。人们仍然会下意识地摩挲、检查每一枚到手的家园币。

陈默知道,仅仅惩罚罪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召集了核心成员。

“伪造技术会不断进步,单靠防伪升级,是防不胜防的军备竞赛。”陈默冷静地分析,“我们必须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双重升级,构筑更坚固的防线。”

技术上: 陈浩领衔,立刻启动新一代家园币的研发。采用多层复合金属结构,加入更复杂的全息防伪标识(利用部分从“净世会”数据中获取的灵感),甚至探索在币材中加入具有独特能量签名(源自变异体晶核残留能量特性研究)的微量物质,使其无法被简单仿制。同时,为内政总署“金库”和主要交易点配备专用的快速真伪检测仪。

制度上: 陈默提出了更革命性的方案。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数字记账系统。”他看向陈雪和陈浩,“为每一位居民,设立一个唯一的电子账户。未来,大部分官方发放、大型交易,不再直接支付实体货币,而是通过无线电中继网,进行账户间的数字划转。实体货币将主要用于小额、零星的日常交易。”

这个想法让众人眼前一亮。数字记账,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实体货币的流通,从根本上压缩假币的生存空间。即使假币存在于市面,也无法侵入官方主导的大额交易体系。

“同时,”陈默继续道,“建立‘家园币’的定期回收与更新制度。以旧换新,逐步将旧版货币回收销毁,替换成防伪等级更高的新版。并设立高额举报奖励,鼓励居民监督。”

一场信任危机,在陈默如同侦探般的追查下,迅速找到了源头并予以清除。但更重要的是,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此为契机,推动了货币体系的技术飞跃和制度革新。

数周后,新一代家园币开始小范围试点,数字账户系统也开始在内政总署和军方内部试运行。市集上,虽然人们依旧谨慎,但那种恐慌性的拒收行为已大大减少。居民们看到,领袖们不仅在解决问题,更在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先进的未来。

信任的裂痕,需要时间来弥合。

但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双重利剑,“守望者”成功抵御了这次内部的经济病毒侵袭,并将其转化为了推动自身进化的契机。经济的血脉,在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栓塞后,变得更加坚韧、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