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家园币”的诞生(2 / 2)

所有钱币的边缘,都刻有精细的防滑齿纹,并且在特定角度下,能看到内嵌的、极其细微的“守望者”徽记暗影,这是陈浩带领技术团队利用现有设备能做到的最复杂的防伪技术之一。

“这就是‘家园币’!”陈建国高声道,“它不由黄金白银决定价值,它的价值基石,是我们堡垒粮仓里实实在在的粮食,是我们脚下这片用血汗开拓的土地,是我们每一个‘守望者’成员的信仰与劳动!”

他宣布了最核心的规则:“内政总署下设‘金库’(实际是大型战略粮仓和重要物资库),确保‘家园币’的价值稳定。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凭一定数量的‘家园币’,到指定地点兑换等值的、由内政总署保障的基础粮食(如玉米、土豆)!同时,堡垒内所有官方服务、物资分配、任务报酬,将逐步改用‘家园币’进行结算!私人之间的交易,我们鼓励使用‘家园币’!”

这意味着,“家园币”是一种 “粮食本位”兼“信用本位” 的货币。它有坚实的物资基础(粮食)作为锚定,又有“守望者”政权的信用作为背书。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许多人眼中露出了恍然和兴奋的神色。他们受够了以物易物的麻烦,一种统一、便捷、能储存的货币,无疑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现在,开始首次发放!”陈建国宣布,“依据过去三个月各位登记的劳动贡献记录,内政总署已经核算出每位居民应得的初始‘家园币’份额!叫到名字者,依次上台领取!”

工作人员开始拿着名册点名。被叫到名字的居民,怀着激动和些许忐忑的心情走上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用小巧布袋装好的、沉甸甸的“家园币”。

一位老农捧着人生中第一份用货币形式支付的“报酬”,看着掌心那枚刻着麦穗的壹元币,手指微微颤抖,喃喃道:“这……这比我以前攒一袋子玉米,感觉还实在……”

一名护卫队员领到了自己的份额,掂量着钱袋,咧嘴笑道:“这下好了,出任务发的钱,能存起来以后娶媳妇用了!”

当然,也有疑虑的声音。

“这玩意儿……真能当饭吃?”

“万一以后不值钱了怎么办?”

“别人要是不认,只认实物怎么办?”

对于这些疑虑,陈建国和相关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并着重强调了“家园币”可随时兑换基础粮食的承诺,以及官方将带头使用、大力推广的决心。

首次发放持续了大半天。领取到“家园币”的居民,有人小心翼翼地藏进怀里最深处,有人反复摩挲端详,有人已经开始和相熟的人讨论起能用它买些什么。

市集上,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胆大的摊主,开始在自己货物的旁边,用木牌标出了“家园币”的价格。虽然大多数人还在观望,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已经如同初春的溪流,开始破冰,悄然流淌。

“家园币”的诞生,是“守望者”经济体系走向正规化的里程碑。

它简化了交易,促进了分工,激发了劳动和储蓄的积极性,为势力内部的资源流动和未来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信心的凝聚,标志着“守望者”正在从一个高级的幸存者营地,向着一个拥有完整社会经济结构的“微型国度”稳步迈进。

经济血脉,开始以一种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式,在这片末世乐土的肌体中,搏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