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既定,远征小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而无声地运转。周三,行动日。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为即将到来的暗夜行动蒙上了一层天然的帷幕。
身份的塑造
板房内,陈雪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利用从昏迷的李振身上获取的生物信息,她成功仿制出了几乎可以乱真的身份卡。更关键的是,她利用陈浩特制的微型设备,制作了两枚薄如蝉翼的生物薄膜,可以临时模拟李振的指纹;以及一对特制的隐形眼镜,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干扰虹膜扫描仪,使其读取到预设的、属于“李振”的虹膜信息。
“身份卡、指纹膜、虹膜干扰镜,有效时间预计四小时。”陈雪将一套装备交给陈默,“超过四小时,薄膜可能脱落,干扰镜也可能失效。”
陈默接过装备,仔细检查后收入特制的内袋。他自己则换上了一套从黑市弄来的、略显陈旧但还算合身的科研助理常穿的卡其色工装,戴上了一副平光眼镜,收敛了所有锐气,看起来就像一个普普通通、有些疲惫的年轻研究员。
与此同时,其他队员也各自完成了伪装。
陈锋和老周换上了深蓝色的维修工制服,背着沉重的工具包,里面除了必要的工具,还藏着拆卸状态的武器和爆破物。
苏婉则打扮成清洁员的模样,推着一辆装有清洁用具的手推车,车内隐藏着医疗包和通讯设备。
猎隼和山猫没有进行特定职业伪装,他们换上了更利于隐藏和行动的深色便装,如同幽灵般提前出发,前往研究所外围预定的潜伏点。
渗透外围
下午四点,研究所守卫换岗前半小时,行动开始。
陈锋和老周首先出发,目标是研究所靠近热力管道区域的一处老旧配电箱。那里前几天刚报修过,他们有合理的理由出现在附近。两人低着头,步履匆匆,如同两个为生计奔波的下层维修工,很顺利地通过了外围的例行盘查。他们需要提前到达位置,确认震动干扰器能有效覆盖预定区域,并为陈默的潜入清理出最后一段安全路径。
苏婉推着清洁车,沿着研究所外围一条相对僻静的小路缓缓而行,她的任务是观察并记录换岗时段巡逻队的精确时间和路线变化,并在必要时,利用清洁车制造一些小“意外”(比如不小心打翻水桶)来短暂吸引守卫的注意力。
陈默则混在傍晚返回研究所的研究员人流中,低着头,刷着伪造的李振身份卡,通过了第一道门禁。他的心脏平稳地跳动着,空间感知却已如同无形的触角,悄然蔓延开来,将周围十米范围内的一切细节——守卫的位置、摄像头的角度、研究人员交谈的只言片语——都清晰地映照在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