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露出了马脚。一名因懂得机械维修而被破格提拔为某个外围哨所装备主管的男子,在听到“陈默失联”的消息后,眼神闪烁,以检查备用发电机为由,试图接近哨所的武器库,被陈锋提前安排的“暗哨”当场拦下并“控制”。经过后续突击审讯,他交代出曾与某个外部小势力有私下接触,打算在堡垒真正混乱时捞一笔就跑。
更令人心惊的是,一名在贸易站表现活跃、善于交际的副主管,在混乱中悄悄联系了几个相熟的中层,隐晦地提议“应该多为自己打算”,“是不是可以考虑和江东或者军方那边提前建立些‘私人友谊’”。他的言论被陈雪的情报网完整记录,其投机心理暴露无遗。
· 能力的短板与信心的动摇:
也有少数人,忠诚度无疑,但能力在高压下显露出不足。一位负责某个新建居民区管理的年轻管理者,面对居民的恐慌性询问和部分人的过激行为,显得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安抚和引导,导致小范围混乱持续了较长时间,最终需要老周带人介入才平息。他的经验和应变能力,显然还需要磨练。
第四幕:真相与收网
“危机”持续了大约六小时。当天色渐晚,恐慌情绪被压制在可控范围内,大部分管理者都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后,第二条全堡垒通告发布了:
“通报:一号核心粮仓事件已查明,系传感器故障误报及少量无害制冷剂泄漏,已被完全控制。危险解除,警报解除。指挥官陈默已安全返回。所有单位恢复正常运转。对在本次事件中坚守岗位、表现出色的个人与集体,将予以表彰和贡献点奖励。对散布谣言、擅离职守、意图不轨者,将依《守望者法典》严惩不贷。”
真相大白,有人如释重负,有人心有余悸,也有人面如死灰。
指挥中心内,陈默看着陈雪整理出来的最终评估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位被考验者在“危机”中的言行举止、决策过程和最终评定。
“结果比预想的要好。”陈雪总结道,“超过八成五的人通过了考验,证明他们是可靠、可用的。揪出了三个有明显问题的,其中两个有异心,一个能力严重不足。还有几个,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培养。”
陈建国长舒一口气:“这下心里有底了。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该用的用,该换的换。”
陈默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把那两个有异心的,公审,明正典刑,让所有人都看看背叛的下场。能力不足的,调离岗位,给予培训机会,观其后效。通过考验的,名单列出来,贡献点奖励兑现,并在后续的人事安排中,优先考虑。”
这场精心设计的“忠诚考验”,如同一场高强度的淬火,去除了杂质,锻炼了精钢。它不仅筛选出了可靠的骨干,震慑了潜在的动摇者,更让整个管理体系在模拟的高压环境下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证明了其有效性。
后方的人才基石,经过这次洗礼,变得更加坚固可靠。陈默心中最后一块关于内部稳定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可以更加放心地将后背交给这片他亲手建立并锤炼过的家园。
接下来,他的目光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彻底投向东方那场注定艰险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