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一家被顺利接纳。堡垒在靠近矿源(已探明的小型露天铁矿)的前哨站附近,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铁匠工棚,配备学徒(由贡献点较高、表现可靠的居民申请)。很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炉火的红光,成为了“守望者”势力范围内,一道充满力量与生机的新风景。雷虎打造的武器和农具,迅速成为居民们用贡献点兑换的热门物品。
第三位:土地的儿子——吴老根
几乎在雷铁匠安顿下来的同时,一位沉默寡言、双手布满老茧和干裂口子的老人,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了“曙光农场”。他叫吴老根,末世前是远近闻名的种田好手,对脚下的土地有着近乎本能的深刻理解。
他看着农场里那片虽然生机勃勃,但在行家眼中仍显“稚嫩”的作物,摇了摇头,对负责农场的吴教授(农科院研究员)直言不讳:“这地,肥力没吃透,排水也有问题。这些苗,间距太密,抢阳光抢养分,长不好的。”
吴教授并非不懂理论,但缺乏吴老根这种数十年实践积累的、近乎直觉的经验。他虚心请教。吴老根也不藏私,指着田地,从如何根据土壤墒情调整灌溉,到不同作物间作的技巧,再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沤制更高效的农家肥,娓娓道来,听得吴教授连连点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俺没别的想法,就是看不得好地被糟蹋。”吴老根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眼中流露出深切的感情,“让俺留下来,帮着伺候这些庄稼,多打点粮食,娃们就能少饿肚子。”
他的加入,使得“曙光农场”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提升。他与吴教授一个负责宏观规划和新技术引进,一个负责精耕细作和经验传承,形成了完美的互补。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在下一个收获季,迎来了显着的提升。
工程师、铁匠、老农……
这些在旧时代或许平凡,却在末世中无比珍贵的技能,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守望者”这片正在不断扩大的湖泊。
陈默站在堡垒的指挥中心,看着陈雪更新的人才库名单,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位新加入技能人员的特长、分配岗位和初步贡献。他的势力,正在从一个以战斗和生存为核心的堡垒,向着一个功能更齐全、根基更稳固的微型社会悄然演变。
人才的吸纳,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与厚度的沉淀。他们带来的,是技术复兴的火种,是手工业的传承,是农业根基的夯实。
“告诉他们,”陈默对陈建国和陈雪说道,“‘守望者’珍视每一份才能。只要遵守规则,贡献力量,这里就是他们能够安居乐业,重现价值的新家园。”
他深知,与林凡最终决战的胜负手,或许不仅仅在于堡垒的坚固和武器的犀利,更在于这日常点滴中积累的、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深厚底蕴。这些汇聚而来的人才,正是铸就这底蕴最坚实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