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地下三层,被陈雪称为“信息深井”的情报中枢内,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发出的低沉嗡鸣与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在规律地交织。幽蓝的屏幕光芒映照在陈雪专注的脸上,她的手指在多个虚拟键盘间跳跃,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师,弹奏着一曲无声却致命的乐章。
关于“血刃团”及其头目“屠夫”的碎片化信息,正被她从浩如烟海的无线电杂波、零星幸存者交易记录以及无人机抓拍的模糊影像中剥离、拼凑、分析。
“‘屠夫’,本名不详,原肉联厂工人,力量型觉醒者,疑似拥有轻微痛感钝化或狂暴化能力。性格残忍嗜杀,睚眦必报,缺乏长远眼光,极易被眼前利益驱动。”陈雪调出一段经过降噪处理的、夹杂着大量脏话和咆哮的无线电录音,“这是他一周前在与7号前哨站冲突后,在公共频道上的叫骂。核心诉求:要燃料,要报仇,要‘撕碎那群林凡的狗’。”
陈默站在她身后,目光冷静地扫过屏幕上“屠夫”那张通过AI模拟还原的、充满戾气的脸庞。“一个完美的工具。”他淡淡评价。
“接下来,是送‘礼物’的环节。”陈雪切换界面,调出了由高空侦察无人机多日观察后,结合空间感知细节补充绘制的7号前哨站布防图。上面清晰地标注了沙包掩体的位置、铁丝网的薄弱处、两个简易了望塔的视野盲区,甚至根据人员活动规律推算出的换岗时间——凌晨两点到三点之间,是守卫最为疲惫、警惕性最低的时段。
“如何确保‘屠夫’能收到,并且相信这份‘匿名大礼’?”陈浩在一旁好奇地问,他对于这种信息层面的暗战同样充满兴趣。
“不能直接发送,太刻意,容易引起怀疑。”陈雪解释道,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调出了一个复杂的通讯路径图,“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信使’。”
她的计划极为周密。首先,她锁定了一个经常在“血刃团”活动区域附近出没的小型流浪者团体,这个团体以倒卖零星情报和物资为生,信誉一般,但消息灵通。陈雪通过一个无法追踪的加密信号,伪装成某个急于用情报换食物的匿名幸存者,将一份经过精心“裁剪”的信息——只包含7号前哨站位置、大概防御力量和“疑似储存有大量燃油”这一关键诱饵——发送给了这个流浪者团体的头目。
信息里隐晦地提示,这份情报因为来源敏感,希望他们能尽快转手卖给“有兴趣”的大势力,换取资源。
果不其然,那个流浪者头目在核实了7号前哨站的基本信息属实后,立刻意识到这份情报的价值。他不敢自己去碰林凡的虎须,但转手卖出去赚一笔差价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而他所能接触到的、既有实力又有动机对林凡据点下手的“大势力”,首选就是正在气头上的“血刃团”。
几个小时后,通过监控那个流浪者团体惯用的通讯频率,陈雪捕捉到了一条发往“血刃团”已知联络码的信息,内容正是约见洽谈“一笔关于7号站的‘大生意’”。
“鱼饵已经抛出。”陈雪汇报,眼神锐利,“接下来,是让这份情报看起来更‘可信’。”
在“屠夫”与流浪者头目于一处废弃工厂秘密会面的同时(会面场景被远处潜伏的无人机高清拍摄),陈雪启动了她的第二步操作。她利用之前破译的、属于林凡势力外围的一个低级通讯密码,模拟其信号特征,向7号前哨站发送了一条极其简短、且会在接收后自动擦除的指令假消息:【明日补给车队因路况延迟,警戒等级维持常态,轮岗时间不变。】
这条消息的目的,并非真的指挥7号站,而是为了被“有心人”截获。陈雪算准了“血刃团”在决定动手前,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进行最后的情报核实。她将这条“无意中”截获的“内部指令”,通过另一个隐蔽渠道,混杂在其他几条无关紧要的、关于物资配给的真消息中,一并“泄露”给了“血刃团”内负责侦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