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贸易的构想(1 / 2)

“北疆”安全区的存在,如同一道划破厚重阴霾的闪电,短暂地照亮了“守望者”面临的困局,也带来了破局的一丝可能。然而,陈默深知,远水解不了近渴,寄望于一个远在数百公里外、态度未明的势力直接提供庇护,无异于痴人说梦。真正的出路,在于将这份“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够增强自身的力量。

堡垒核心会议室内,气氛严肃。陈默、陈建国、陈锋、陈雪、陈浩以及老周(通过通讯连接)齐聚一堂,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利用“北疆”安全区这个新变量。

“直接寻求军事同盟不现实,距离太远,我们体量太小,对方未必看得上。”陈锋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务实,“而且,过早暴露我们的具体位置和全部底细,风险太大。”

老周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战场历练出的沉稳:“我同意锋哥的看法。咱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承诺,是能拿在手里、能缥刻增强实力的东西。”

陈建国翻看着手中的物资清单,眉头紧锁:“林凡的封锁虽然被我们打破了一次,但外部贸易渠道基本瘫痪。我们储备的燃油消耗巨大,上次战斗又损耗了大量武器零件,尤其是重弩的备用弦和特种箭头、迫击炮的炮弹,几乎见底。这些东西,靠我们自己短时间内很难补充。”

清单上的数字触目惊心:燃油储备仅剩战前三分之一,关键军工零件库存亮起红灯,某些稀有金属和化工原料更是完全依赖外部输入。

就在这时,陈默开口了,他的声音平静,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们不寻求同盟,我们进行贸易。”

“贸易?”陈浩有些不解,“跟‘北疆’?那么远,怎么贸易?路上全是丧尸,还可能被林凡的人拦截。”

“不是大规模常规贸易,”陈默走到电子地图前,指向代表“北疆”安全区的模糊区域,“是秘密的、小批量的、高价值的定向贸易。”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有什么?吴教授带来的优选种子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下一季粮食丰收在望,我们甚至能有部分结余。苏婉带领的医疗组利用有限的原料,制备出的抗生素和基础药品,效果和纯度都比外面流通的劣质货好得多。这些,在任何一个大型安全区,都是硬通货。”

“我们缺什么?燃油、高精度机床零件、特种钢材、制式武器弹药、还有……关于林凡和江东安全区更深入的情报。”陈默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北疆’安全区由军队主导,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军工产能和燃油储备(如果他们控制了相应的设施)。但他们需要养活大量人口,需要稳定的药品供应。我们的粮食和药品,正是他们所需。”

陈雪立刻领会了陈默的意图:“哥,你的意思是,我们用多余的粮食和自产药品,去换取我们急需的燃油和军工零件?甚至……情报?”

“没错。”陈默点头,“贸易规模不必大,但要精准。一次成功的秘密贸易,不仅能缓解我们的物资困境,更能建立起一条与‘北疆’联系的隐秘渠道。这比任何口头上的同盟都更有意义。”

构想很美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陈浩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路线呢?怎么保证安全?怎么联系上他们还不被林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