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阳光再次洒满山谷时,休息了一晚、吃了饱饭的豆豆,精神明显好了很多。张翠被安排去后勤组帮忙清洗衣物,赚取微薄的贡献点,豆豆则被允许在居住区附近的安全空地上活动。
他一开始还很拘谨,只敢蹲在墙角,看着远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护卫队员,看着田埂间忙碌的人们。但孩子的天性终究是好奇和向往活力的。
当一个负责喂养鸡只的居民提着一篮子菜叶走向鸡舍时,几只毛茸茸的小鸡雏跟在他脚边叽叽喳喳地跑动,豆豆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住了。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挪了几步,大眼睛紧紧盯着那些黄色的小绒球。
喂鸡的居民看到了他,笑了笑,从篮子里拿出一片嫩菜叶,递给他:“想喂它们吗?轻轻扔过去就行。”
豆豆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不远处正在晾晒衣服、对他投来鼓励目光的母亲,又看了看那片绿油油的菜叶,最终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他学着居民的样子,将菜叶撕成小片,轻轻地扔向鸡群。
一只小鸡敏捷地啄起菜叶,快速吞下。豆豆看着这一幕,眼睛眨了眨,嘴角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向上弯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只比较胆大的小鸡雏,歪着脑袋,好奇地走近他,在他沾满泥土的旧鞋子上啄了啄。
痒痒的触感传来,豆豆先是吓了一跳,缩了缩脚,但看到小鸡并无恶意,只是好奇地打量他时,他再次尝试着,将手里最后一点菜叶碎片放在地上。
小鸡立刻欢快地啄食起来。
看着小鸡毛茸茸的样子,听着它们“叽叽”的叫声,一种久违的、属于孩童的单纯快乐,如同被春风唤醒的种子,悄悄破开了他心底被恐惧冰封的土壤。
他笑了。
不是嘴角微弯,而是露出了小小的、有些羞涩的、却真实无比的笑容,甚至还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几乎听不见的“咯咯”笑声。
那笑声很轻,很短暂,却像一道划破阴霾的阳光,瞬间穿透了前哨站日常的忙碌和严肃。
附近几个正在休息、擦拭工具的队员停下了动作,诧异地望过来,随即脸上也露出了温和的笑意。田埂上,正指导间苗的吴教授推了推眼镜,看着那小小的身影和稚嫩的笑容,严肃的嘴角也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就连刚从医疗点出来的苏婉,看到这一幕,疲惫的脸上也浮现出欣慰。
正在堡垒远程查看监控的陈雪,恰好切换到了这个镜头的实时画面。她看着屏幕上那个对着小鸡露出笑容的孩子,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一顿,冰冷的电子屏幕上,似乎也映出了一丝暖意。
孩子的笑声。
这声音,已经多久没有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响起过了?
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轻微,却荡开了层层叠叠的涟漪。它提醒着每一个人,他们如此拼命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口吃的、一个安全的住所,更是未来,是希望,是生命本身延续下去的可能。
张翠看着儿子脸上那消失已久的笑容,背过身去,偷偷抹起了眼泪,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豆豆的到来,他那一声几乎微不可闻的笑声,为这个在末世中艰难求生的严肃社群,注入了一缕久违的、柔软的生气,与最纯粹的光明。
希望,有时并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叙事,它可能,就藏在一个孩子重新绽放的笑容里。而这笑容,也悄然催生着新的需求——知识的传承,与下一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