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微型生态(1 / 2)

吴建国教授的到来,像是一剂强效催化剂,注入了前哨站原本按部就班的农业生产中。贡献点制度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吴教授的知识,则指明了发力的方向。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那几包珍贵的种子,更是一整套在末世环境下优化生存资源的思路。在仔细勘察了前哨站周边的地形、水源和土壤状况后,一份详尽的《前哨站生态农业扩展规划》被摆在了陈默和老周的面前。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现有土地上精耕细作,必须开源。”吴教授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指向山谷深处一片背风向阳、靠近溪流的缓坡,“这里,光照充足,水源便利,土壤条件经过改良后,非常适合作为新的主种植区。我计算过,如果能开垦出来,面积将是现有的三倍以上。”

老周看着那片长满灌木和荆棘的坡地,皱了皱眉:“开垦需要大量人力,而且动静不小,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风险与收益并存。”陈默沉声道,目光锐利,“我们有足够的人手,贡献点制度正需要这样的大型项目来消耗和奖励劳动力。至于安全……”他看向陈浩,“外围监控和预警系统能覆盖到那里吗?”

陈浩立刻点头:“没问题,哥!我可以加装几个移动感应器和摄像头,确保那片区域也在监控范围内。”

“好。”陈默拍板,“开垦计划批准。周队长,组织人手,按吴教授的规划进行。贡献点按土方量和开垦难度计算。”

命令一下,前哨站再次沸腾起来。在贡献点的激励下,一支由青壮年组成的垦荒队迅速成立。斧头砍伐灌木的梆梆声,铁锹挖掘石块的摩擦声,以及人们吆喝协作的号子声,回荡在山谷中,一派热火朝天。王铁这类力气大的成员成了主力,每天赚取的贡献点令人眼热。

吴教授则穿梭在新旧种植区之间,亲自指导。他教人们如何利用草木灰和腐熟粪便改良土壤酸碱度;如何根据不同的作物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和轮作;如何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制作天然的驱虫剂。他那原本有些佝偻的身影在田埂间变得异常忙碌,但精神却愈发矍铄。看着一片片土地在自己的指导下变得肥沃,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贡献点都无法衡量的。

与此同时,规划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也被提上日程。

“单一的种植结构风险很高,一旦遇到病虫害或极端天气,就可能面临绝收。”吴教授在家庭核心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建立更复杂的微型生态。动物不仅能提供肉、蛋、奶,它们的粪便更是极好的肥料,可以反哺种植区。我建议,从繁殖快、饲料转化率高、相对易于管理的品种开始,比如鸡和山羊。”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很快,搜寻队外出任务的重心,除了搜寻建材和特定物资外,又多了一项——寻找可用的禽畜种源。

几天后,一支由陈锋亲自带领的“狼群”小队,在清理一个距离较远的、半废弃的农家乐时,带来了好消息。他们不仅找到了几十只因为被关在相对坚固的鸡舍里而侥幸存活、饿得瘦骨嶙峋的土鸡,还在后山用套索和围捕,捉到了五只明显是家羊逃逸后野化、但依旧保留着驯养特性的黑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