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考虑设立‘基础保障线’。”陈雪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正式成员,每天完成最基本的工作(如环境卫生、基础警戒),可以获得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贡献点,确保不会饿死。但想过得更好,就需要额外的努力。另外,也可以允许小额、短期的‘借贷’,但需要支付‘利息’,避免不劳而获的思想蔓延。”
陈默补充道:“贡献点制度的核心是激励,不是剥削。目的是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直接转化为自身和家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我们守护的不是一个免费的食堂,而是一个按劳分配、充满希望的家园。”
他看向苏婉:“苏医生,你的医疗技能是稀缺资源。救治伤员、防治疾病、研发药物,都将获得高额贡献点。你完全可以用你的专业,让你和你的母亲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苏婉的心彻底安定下来,甚至涌起一股久违的斗志。这制度让她看到了清晰的路径,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尊严和安全,而不是单纯依靠施舍。
“我支持这个制度。”陈锋率先表态,“军队里也需要军功和奖赏,才能保持士气。”
“我也同意。”陈建国点头,“有了规矩,大家心里都踏实。”
陈浩摩拳擦掌:“我和姐会把系统弄好的!还可以做个贡献点排行榜,激励大家!”
老周沉声道:“我会尽快拿出详细的点数方案。”
“好。”陈默一锤定音,“贡献点制度,从明天开始宣布并试行。首先在前哨站推行,堡垒内部同步执行。初期可能会有不适应,会有问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这不仅仅是一个分配制度,更是我们‘守望者’未来的基石。它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劳动、贡献、公平、希望。”
会议结束后,苏婉回到分配给自己的小木屋,母亲已经醒了,正靠在床头,小口喝着温水,气色比之前好了不少。
“妈,感觉怎么样?”苏婉坐到床边,握住母亲的手。
“好多了……这里,很安静。”老妇人环顾着整洁的房间,眼中有着劫后余生的恍惚,也有一丝安心,“小婉,那些救我们的人……”
“妈,他们不是一般人。”苏婉语气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振奋,“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有规矩的地方。”她将刚刚会议上决定的贡献点制度,简单地向母亲解释了一遍。
老妇人安静地听着,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彩:“按劳分配……好,好啊……这世道,还能有这样的地方……小婉,你的手艺,能派上用场了……”
“嗯!”苏婉用力点头,“妈,你放心,我能养活我们,我们能在这里好好活下去。”
与此同时,陈雪在指挥中心连夜开始搭建数据库;老周则点着油灯,对着前哨站的人员名单和事务清单,开始绞尽脑汁地给每一项工作“定价”;陈浩则在构思如何让查询系统更简便直观……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即将在这个名为“守望者”的幸存者势力中展开。贡献点,这个陌生的词汇,即将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驱动着他们在绝望的废墟上,开垦出充满生机的新秩序。
第二天清晨,当前哨站的居民们如同往常一样聚集,准备听老周分配一天的任务时,他们发现空地的木公告栏上,贴出了一张醒目的、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大幅告示。
标题是四个大字:贡献点制度(试行)。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识字的人低声念着,不识字的人焦急地询问着旁边的人。随着告示内容被一点点解读,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议论声越来越大,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惊讶、好奇、以及一丝跃跃欲试的兴奋。
一种全新的活力,开始在前哨站涌动。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即将赋予劳动以价值、点燃每个人心中希望之火的——贡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