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养殖层(1 / 2)

种植层的点点新绿,为“方舟”带来了生命的色彩与未来的希望,但单一的植物性食物远不足以支撑长期的、高强度的生存需求。蛋白质和脂肪的稳定来源,是维持身体机能、尤其是战斗人员体力的关键。“养殖层”的建设,作为食物供应链的最后一块重要拼图,紧锣密鼓地展开。

与相对“安静”的种植层不同,养殖层面临着噪音、气味、疫病防治等一系列全新的挑战。选址被安排在基地更下层,拥有独立的、强力的通风和排污系统,并与种植层相邻,便于将动物粪便等有机废物转化为种植所需的肥料,形成一个初步的内部生态循环。

陈浩的设计目标明确:高蛋白转化率、低噪音、易管理、繁殖快。最终选定的物种是兔子和鹌鹑。

· 兔子:繁殖能力惊人,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优良,皮毛亦可利用。关键是相对安静。

· 鹌鹑:体型小,占用空间少,产蛋率高,生长周期短,噪音相较于鸡要小得多。

陈默的任务再次变得极具挑战性。他需要运输和安装的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活生生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设施。

首先是为这两种动物构建栖息地。

兔舍被设计成多层笼架结构,每个笼子配备自动饮水器和食槽,下方有可抽拉的粪板,便于清洁。陈默需要将这些组装好的笼架,“轻拿轻放”地安置在规划区,确保稳固,避免惊吓到未来入住的主人。

鹑舍则更为精细,需要模拟黑暗环境促进产蛋,内部是层层叠叠的产蛋箱和栖架,对通风和温湿度要求更高。

最考验陈默的,是首批种源的引入。他们通过隐秘渠道,采购了数十只健康、品种优良的种兔和上百只鹌鹑。如何将这些敏感、易受惊吓的小生命,安全、无应激地转移进深深的地下堡垒?

陈默尝试了几种方法。最初,他直接尝试将动物“收入”空间,却发现活物根本无法进入那片绝对静止的领域,精神力遭遇了无形的壁垒。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使用特制的、带有透气孔和缓冲内衬的运输箱。他需要极其平稳地“托举”和“移动”这些箱子,穿过漫长的通道和好几道闸门,整个过程精神力必须保持高度的稳定和柔和,任何微小的颠簸都可能引起箱内动物的恐慌,导致挤压或死亡。

当他成功将第一批兔子放入宽敞洁净的新笼舍,看着那些毛茸茸的小东西先是警惕地缩成一团,随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新环境,啃食着早已备好的新鲜苜蓿草时,一种奇妙的成就感取代了疲惫。这是他第一次利用能力,将“生命”而不仅仅是“物体”,安置进他们的庇护所。

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主要由李秀娟和陈雪负责。李秀娟有着丰富的家庭饲养经验,她细心调配饲料,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陈雪则负责数据记录,建立养殖档案,监控环境参数。陈浩设计了半自动的喂食和清洁系统,减轻人工负担。

然而,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封闭环境下的疫病风险是头号敌人。一次,几只鹌鹑出现了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的症状。苏婉医生立刻进行隔离,并初步诊断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幸亏发现及时,用药后得以控制。这次事件让陈家人意识到,他们不仅需要储备人用药品,动物用药和基本的兽医知识同样不可或缺。

噪音和气味的控制也需要持续优化。尽管选择了相对安静的物种,但成规模的养殖依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声音和气味。陈浩改进了通风系统的过滤模块,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层,并调整了养殖区的布局,利用通道转折和隔音材料进一步削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