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静寂,成为了林轩最好的良药。
在司徒静每日不间断的“蕴灵针法”疏导下,在外界源源不断的温和生机之物(暖玉、宁神道音)的滋养下,林轩那濒临崩溃的身体状态终于被稳定下来,不再继续恶化。而他绝大部分的意识,则持续沉浸在那片初生的体内世界之中。
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与外界不同,更为缓慢,也更利于感悟。
林轩的“意识体”悬浮于灰蒙蒙的混沌中央,如同这片天地唯一的主宰与观察者。他不再急于修复肉身,而是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这片天地的感知与对《太初医典》、《灵枢诀》的重新梳理之中。
那一声“初鸣”之后,这片世界仿佛被注入了最基础的“活性”。混沌气流不再是完全的死寂,而是如同潮汐般,随着核心碎片的微光明灭,进行着极其缓慢的、扩张与收缩的“呼吸”。
每一次“呼吸”,都有一丝微不可查的、远比外界灵气更本源、更纯粹的的气息——林轩暂且称之为“太初之息”——被吞吐出来,融入他的意识,再通过那玄妙的联系,反哺到他外界的肉身与灵魂,进行着那种龟速却坚定不移的修复。
他尝试着以意识引导这种“呼吸”,试图加快这个过程。然而,这片天地虽因他而生,此刻却更像一个拥有自己稚嫩意志的婴儿,对外来的引导带着本能的排斥与不适应。强行干预,反而会让那微弱的“呼吸”变得紊乱。
林轩立刻放弃了干预,转而开始“顺应”。
他不再试图去“控制”,而是如同一个耐心的导师,细细体会着这天地自然“呼吸”的韵律、节奏,感受着那“太初之息”在生成、流转、消散过程中所蕴含的、最质朴的生命与造化之理。
这个过程,无形中暗合了《太初医典》“道法自然,生生不息”的总纲,也与《灵枢诀》“洞察本质,顺势而为”的奥义完美契合。
他对自身道途的理解,开始褪去技巧的浮华,触及更深层的本质。以往许多晦涩难懂、只能强行记忆的医理、丹方、符文,在此刻与这天地初开的景象相互印证下,竟变得豁然开朗,有了全新的、更贴近本源的解读。
他的“生命本源解析”能力,也在这种状态下悄然蜕变。不再仅仅是“看”到能量与结构,而是开始能模糊地感知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与“轨迹”,仿佛能触摸到构成万物的、最基础的“生命符文”。
就在林轩沉浸于这种“内景衍道”的奇妙状态时,一股熟悉的、清冷而精纯的寒意,透过静室的阻隔,丝丝缕缕地渗透进来,与他所在的这片混沌天地产生了某种极其微弱的共鸣。
是苏沐清的玄冰寒魄。
这股寒意,并未像血煞之气那样引起混沌世界的排斥,反而像是某种同源却不同属性的力量,吸引了那些缓慢“呼吸”的混沌气流。
林轩心念微动,并未阻止,反而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微弱的“太初之息”,循着那寒意的来源,反向探去。
他的意识,仿佛顺着一条无形的冰线,跨越了静室的界限,轻柔地接触到了静室外,正守候在旁的苏沐清。
在他的“感知”中,苏沐清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形,而是一片浩瀚而宁静的冰洋。冰洋中心,那枚寒魄本源冰晶静静悬浮,散发着至阴至寒的气息。而在冰晶最深处,那个古老而模糊的印记,此刻在“太初之息”的触碰下,竟仿佛被拭去了一丝尘埃,显露出更多玄奥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