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空间基础(1 / 2)

塞尔菲娜在笔记中详细描述了她如何从最初只能模糊感应到空间元素的存在,到后来能清晰“触摸”到空间的“纹理”与“节点”。

她用了大量比喻,比如将空间比作“水”,施法者如同水中的鱼,需要感知水的流动与压力。又将空间比作“布帛”,空间魔法便是如何巧妙地折叠或撕裂这块布帛。

这些生动的描述,让珈蓝对原本抽象的空间概念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认知。他尝试着放空心神,不再是用精神力粗暴地扫描,而是像塞尔菲娜描述的那样,轻柔地去“触摸”周围的空间。

起初并无异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觉到,周围不再是虚无,而是充满了某种极细微的、如同蛛网般遍布每一处的“结构”,它们稳定而坚韧,构成了世界的基础。

笔记中对“微效空间折叠”等基础空间法术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塞尔菲娜不满足于咒语和手势,她试图理解每一个音节、每一个手势所引动的空间规则变化,以及如何用更少的魔力、更精妙的控制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开发出一些独特的、属于她个人的小技巧。

珈蓝看得如痴如醉,他主修冰系,对空间魔法虽有天赋,但以往的学习更多是依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刻,通过塞尔菲娜的视角,他仿佛看到了这些基础法术背后那严谨而美妙的规则骨架。许多以往练习时遇到的阻滞、施法时莫名的魔力损耗,此刻都找到了根源,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

尤其是关于“距离”与“坐标”的思考,这部分内容对珈蓝触动最大。塞尔菲娜花了大量篇幅探讨空间移动中“距离”的真实含义与“坐标”的精确锁定。

她提出,常规认知中的直线距离,在空间魔法视角下可能并非最优路径,利用空间的“褶皱”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跳跃。同时,她强调了精神力锚定坐标的重要性,坐标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传送的稳定性与距离极限。

珈蓝的天赋法术“短距离瞬移”,本质上就是一种对空间的小范围、本能性的干涉。以往他施展这个法术,更多是依赖一种模糊的感觉和魔力的瞬间爆发。

此刻,结合笔记中的理论,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法术。他意识到,自己对“坐标”的锁定过于粗糙,对空间“路径”的选择完全依赖于本能,效率低下且距离受限。

他开始尝试着,在下次施展瞬移前,不再是模糊地想着“去那边”,而是极力扩展自己的空间感知,试图更精确地捕捉目标点的空间“坐标”,并用自己的精神力像打下一个印记般将其牢牢锚定。

同时,他回忆着塞尔菲娜关于“空间褶皱”的描述,虽然还无法真正利用,但在精神层面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那条理论上更短的路径。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对精神力的控制要求极高。好几次,他都因为坐标锁定不稳或精神力波动而导致施法失败,或者仅仅移动了微不足道的一点距离。

但珈蓝没有气馁。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空间的理解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为他擦去了一直蒙在眼前的一层薄雾,让他得以窥见窗外更为广阔和清晰的风景。

他隐隐有种强烈的预感,如果能够将塞尔菲娜这本笔记中的基础理念完全吃透,并融入到自己的天赋法术之中,他的“短距离瞬移”必将发生质变,有效距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具体能增加多远?他不知道,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来验证。

合上笔记,珈蓝走出木屋,望着那片在浓郁魔力滋养下生机勃勃的草地与森林,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