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明日再行追击。(1 / 2)

药罗葛乌木淡然一笑:“老臣年迈,经不起长途跋涉。部族中老弱亦不堪迁徙之苦。与其拖累大军,不如留守甘州阻敌。可汗西迁需人断后,就让老臣率领这些老弱尽最后之力吧。”

狄银可汗动容道:“叔叔何必如此?按我族惯例,留下老弱阻敌即可。”

药罗葛乌木坚定摇头:“若无老臣坐镇,他们连片刻都抵挡不住。请可汗速速启程!”

“既如此,他日若在西域立足,必为叔叔雪恨!”狄银可汗说罢,趁着夜色率部西逃。

此时斥候急报:“陛下,甘州城西发现大军移动迹象!”

甘州回鹘的狄银可汗正率领部众向西仓皇逃窜。

前锋营杨再兴将军派斥候前来请示:陛下,是否命前锋营立即追击?

夜色深沉,柴皓端坐中军帐中,听完禀报后淡然一笑:传令杨再兴,全军休整,明日再行追击。

斥候领命而去。

韩世忠不解道:陛下,狄银可汗弃城而逃,正是追击良机。末将愿率军夜袭,必能重创敌军。

吴玠吴璘兄弟亦出列进言:杨将军前锋营距敌不过五六十里,若星夜追击,两个时辰便可赶上。若待其与高昌回鹘会合,恐难再觅战机。

帐中诸将多为西军出身,除杨再兴外,尚有老将韩世忠、鲁智深,以及吴氏兄弟等年轻将领。这些常年与西夏作战的将士,对西域地形了如指掌,此刻皆跃跃欲试。

西军与甘州回鹘积怨已久。当年西夏肆虐西北,回鹘兵助纣为虐,屠戮边民,掳掠妇女,这笔血债至今未偿。众将眼中燃着复仇的火焰,只待陛下一声令下。

西夏覆灭后,党项军队或败亡或归降,西军将士终于洗刷了对西夏的仇恨。

然而,他们对甘州回鹘的深仇大恨仍未得报!

因此,此次西征,这些出身西军的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誓要彻底剿灭甘州回鹘!

百年国恨,岂能轻易平息?

中军大帐内,大周天子柴皓望着麾下那些西军出身的将领,见他们神情愤慨,便轻轻抬手安抚道:“诸位稍安勿躁,且听朕细细道来。”

“甘州回鹘昔日作为西夏的爪牙,屡次侵犯我大周边境,烧杀掳掠,朕岂能不知?”

“所以,朕从未打算放过甘州回鹘,甚至远在高昌的高昌回鹘,朕也绝不会轻饶!”

“甘州回鹘当年追随西夏作恶,西北五路的百姓皆受其害。至于高昌回鹘,其先祖仆固俊本是归义军大将,却趁西征之际反叛,伏击归义军,致使归义军精锐尽丧,从此衰落。”

“那叛徒仆固俊,竟在高昌自立为王,其王位是踏着归义军将士的尸骨建立的!”

“归义军虽属大唐旧事,但那些为汉家坚守西域的英烈,岂能白白牺牲?”

“此次西征,朕不仅要收复汉唐故土,更要清算这些背信弃义的叛徒!”

“如今甘州回鹘弃城而逃,他们唯一的去处,便是高昌回鹘。”

“让他们逃吧!从甘州到高昌,两三千里的路途,八百里的荒漠戈壁,足以拖垮他们。”

“数十万人的迁徙,必会留下痕迹。让他们替我军探路,待我军追击时,便可事半功倍。”

“更何况,长途跋涉必将耗尽甘州回鹘的战力。待他们抵达高昌,早已疲惫不堪。”

“而我军的威名,也将震慑高昌回鹘,使其未战先怯。”

“最关键的是,若高昌回鹘胆敢收留甘州回鹘……”

柴皓的谋划为征讨高昌回鹘提供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向天下昭示大周讨伐西域三国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若高昌回鹘拒绝收留甘州回鹘,双方必将兵戎相见。此计既可坐收渔利,又能不战而胜。

听完柴皓的分析,韩世忠与吴氏兄弟等西军将领恍然大悟,面露钦佩与惭愧之色:陛下此计实乃高明,臣等方才过于冲动,实在惭愧!

请陛下恕罪,臣等一时情急失态。今后定当谨守为将之道,保持冷静沉着。

晨曦中,号角声回荡在绿洲上空。大周军营炊烟袅袅,士兵们整理行装准备启程。经过数日休整,穿越三百里沙漠的将士们已洗去疲惫,重振士气。

早餐时分,士兵们享用着羊肉粥与新鲜蔬菜。得益于以战养战的策略,军中粮草不减反增。柴皓发明的果蔬脱水储存法更延长了食物保鲜期,使远征军能保持充足补给。

旭日东升时,柴皓身着戎装,骑着照夜玉狮子检阅部队。九万五千名将士与两万辅兵整齐列阵——杨再兴率领的五千先锋铁骑已先行三十里开道。

将士们可曾饱食?柴皓朗声问道。

禀陛下,我等蓄势待发,愿为陛下效死!三军齐声应答,声震云霄。

军心振奋,士气如虹。

黄金台上报君恩,誓提玉龙战沙场!

君王厚待将士,将士自当以死相报!

出发!

日落前攻破甘州!

今夜在甘州城内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