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91章 手握重兵却畏首畏尾"

第91章 手握重兵却畏首畏尾"(2 / 2)

因“折”姓在中原罕见,百姓口耳相传中,折赛花渐被称作佘赛花,即佘老太君!

折家一位外嫁之女,几乎撑起宋初杨家将半壁威名,足见折家尚武之风鼎盛!

折家更被誉为西北钢铁长城,若论渊源,可称晚唐以来天下第一将门!

只是折家偏居西北,素来低调,又身处辽、宋、西夏势力夹缝,故中原朝廷除特定时刻,鲜少提及。

从折赛花被误传为佘赛花便可见一斑。

如今秦桧突然提及折家将,令赵桓与满朝文武豁然开朗,信心倍增。

折家威名赫赫,若其出手,柴贼再凶悍,岂能敌得过传承二百五十年的折家?

“折可求现在何处?”赵桓摩拳擦掌,急切问道。

“禀陛下,两月前臣组建守河大军时,已传令折家率兵入京护卫汴梁。方才臣巡河,恰遇折可求领兵抵达,故即刻禀报陛下。因柴贼随时可能逼近黄河,臣令折将军直接驻军汴梁正北。”

赵桓闻言大喜:“甚好!折将军来得正是时候!秦相,你携朕旨意再出城,重赏折将军,封他为大河防御使,统辖黄河两岸兵马,抵御柴贼!”

……

此刻,黄河南岸。

陈桥渡旁,新扎军营整齐排列。

营中“折”字大旗迎风招展。

几乎同时,黄河北岸,柴字大旗与周王大纛并立而来!

“报将军!北岸出现柴皓的周王大纛与柴字旗!敌军约四五万,已抵黄河!”

折可求刚设好的军帐内,折家军士卒急报。

折可求身披铁甲,目光如炬,沉声道:“柴皓当年在梁山,仅凭万余草寇便击溃刘延庆的数万西军。汴梁一战,他率八百骑兵搅乱京城,十万禁军束手无策。更遑论他屡次大破金兵的赫赫战功。此人用兵如神,练兵有方,我等须得谨慎行事。众将士,随我前去察看!”

折家军多为折氏子弟,折可求称众人为“儿郎”倒也贴切。不多时,他率众抵达黄河南岸,遥望北岸高地,只见数万精锐甲士列阵扎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连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不禁动容。

“周王麾下兵锋如此之盛,难怪能屡挫金军。”折可求由衷赞叹。

身旁的年轻将领折彦文却面露不服:“我折家军铁甲之锐,何逊于彼?父亲何必长他人志气?柴皓虽名声在外,此番不过数万兵马。待秦丞相请来圣旨,以我五万铁甲会同南岸数十万大军,定可将其全歼于黄河之上!”

这折彦文乃折可求之子,年少气盛,与柴皓年纪相仿。作为将门之后,他对这位同龄人既不服又嫉妒。

折可求厉声训斥:“兵家大忌,骄纵轻敌!柴皓能有今日,岂是侥幸?你只见他率数万兵马来此,可知他曾以八百破万军?又可知他麾下雄兵二三十万?他能有今日基业,柴氏血脉不过锦上添花,真正依仗的是其胸襟韬略。而你等折家子弟,多是仰仗祖荫罢了!彦文,为将者岂可如此狂妄?”

折可求此刻的严厉呵斥,正是源于对儿子的深切关爱。

作为折家老将,折可求深知若不严加管教,让儿子明白战场凶险,日后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想到这里,折可求不由将目光投向对岸。

对岸那面周王大旗下,威震天下的柴皓,年纪与折家晚辈相仿。

可折家子弟只知躺在祖辈功名上享福,柴皓却已凭自身谋略横扫半壁江山!

柴皓前朝皇族的身份,不过是锦上添花。

他今日的成就,绝非倚仗柴氏血脉,而是以自身实力让这个姓氏重焕荣光!

这便是两个年轻人的天壤之别。

一个靠祖荫庇佑,以先人为荣。

一个超越先祖,令祖先以他为傲!

如今柴皓的威名与战功,甚至已盖过后周柴荣。

与这等绝世英才为敌,折家福祸难料!

正思忖间,一队汴梁禁军护卫着文官来到营中:圣旨到!

折可求立即率领族人跪拜接旨。

奉天承运:府麟丰三州节度使折可求,世代忠勇......

圣旨加封折可求为太尉,赏黄金千两、玉带一条,并任命为大河防御使,统领四十万河防大军抵御柴皓。

传旨完毕,折可求肃然领命,脸上不见喜色。

朝廷厚赏反而印证了柴皓的难缠。

他随即下令全军固守河岸,效仿廉颇稳守策略。

什么天下第一将门,徒有虚名罢了!手握重兵却畏首畏尾......

军营内灯火摇曳,刘光世将手中军报重重拍在案几上,丝绸衣袖扫落茶盏:朝廷竟让折可求那厮总督河防!

这位将门子弟虽已年过三旬,仍保持着富贵公子的做派。此刻他未着甲胄,锦缎衣衫映着烛火,倒像是来赴宴而非领兵。

将军明鉴。耿南仲捋着胡须凑近,折家盘踞府州百余年,早成国中之国。要说忠勇报国,还得看刘太尉这般世代将门。

案上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刘光世眯起眼睛——父亲刘延庆因童贯倒台被贬,他可是花了重金才打通秦桧门路,重掌鄜延路兵权。如今数十万大军粮饷过手的肥差,竟落在折可求手里!

耿相既有良策,但说无妨。刘光世指尖轻叩剑鞘。他仿佛看见自己踏着柴皓尸骨入主枢密院,成为新朝太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