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东宫内,赵桓正苦思对策,忽闻一声高喝:“陛下驾到!”

纵有万般厌恶,赵桓仍得跪迎:“儿臣恭迎父皇!”

行礼时他暗自冷笑:既亲至东宫,看这老儿还如何装病?

抬头却见赵佶歪躺在御辇上,口眼歪斜,活似中风。

蔡京、蔡攸、王黼、张邦昌、李邦彦、宿太尉、李若水等重臣尽数列于两侧。

蔡攸手捧玉玺,疾声道:“太子,陛下病体沉疴,需即刻赴江南调养!

大宋社稷,今日便托付于您。

您已是大宋新君!

万勿辜负太上皇苦心啊!”

话音未落,玉玺已硬塞入赵桓手中。

王黼等人当即伏地高呼:“陛下 万 !”

山呼未歇,这群人已簇拥御辇狂奔出宫。

宫门外,羽林军与满载家当的车马早已候着。

东宫内,赵桓如遭雷击。

宿太尉、李若水等臣子亦目瞪口呆——原以为是共商勤王大计,岂料竟目睹一场传位闹剧!

连在太庙和朝堂举行禅位大典的时间都没有!

逃得比兔子还快!

太…陛下,现在该如何是好?

赵桓身旁的东宫太子少傅吴敏一脸茫然地问道。

赵桓脸色阴沉,几乎要哭出来:老三郓王赵楷和老九康王赵构呢?

郓王和康王都跟着陛下…不,太上皇一起走了!

老三和老九都跑了!

其他兄弟都没什么主见。

我的儿子才八岁,难道要我传位给他,自己南逃吗?

自古以来,哪有这么坑儿子的爹!

赵桓看似在反问,实则是在暗骂他的父亲赵佶。

但事已至此,赵桓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于是,大宋的皇权更迭,在宣和六年十月底,以一种近乎儿戏的方式完成了。

太子赵桓在汴梁留守群臣的见证下登基,成为大宋新帝。

赵桓任命自己的老师吴敏为 ,东宫属官耿南仲、宇文虚中为副相和枢密使。

经过几人商议,决定将新帝的年号定为,寓意天下太平、安靖安康。

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即为靖康元年。

然而,这个靖康元年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

宣和六年之后,没有宣和七年,直接跳到了靖康元年。

这个靖康元年,与历史上的靖康元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就在汴梁城内的新帝赵桓君臣确定年号的同时,金国的十万铁骑仍在继续南下。

而幽州王柴皓率领的一万五千步骑,也在南下!

如同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飓风,即将席卷天下!

轰隆隆!

雄州以北,大 颤。

雄州城头,大宋雄州都总管王渊神色凝重,心情复杂。

远远望去,只见一万多骑兵,每人配备三匹马,高举字大旗,浩浩荡荡而来。

这正是柴皓率领的三千羽林骁骑、七千天羽军精骑,以及鲁智深部下的五千虎捷军步卒。

总计一万五千人,骑兵每人三马,步卒每人双马代步。

仅战马就有四万匹!

此刻,望着那支打着字大旗、携四万匹战马而来的大军,王渊心中既欣喜又为难。

他可是柴皓的老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