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柴皓冷笑间,从王进手中接过鹊金弓,将那支重箭搭上弓弦。

他以单手拉弦,以腿张弓。

非神射手不敢为之!

白衣翻飞间,弓如满月。

的一声,重箭原路返回,直取赵佶首级!

刹那间,赵佶面如死灰,群臣肝胆俱裂。

天地间,唯见白衣猎猎,弯弓射天子的绝世身影!

护驾!快护驾!

陈桥门上,惊呼声响成一片。

眼见柴皓徒手接箭,反手射向天子,文武百官再度乱作一团。

方才赵佶吐血昏厥已令众人心惊,此刻更是魂飞魄散。

童贯情急之下,嗓音又变回太监特有的尖锐。

然而箭矢何其迅疾?

转瞬即至!

未等大内高手反应,柴皓的箭已飞临城头。

赵佶身前几名侍卫奋不顾身扑上前去,用身体筑起人墙。这并非出于忠心,实乃职责所在——若天子遇刺,他们全族难逃一死。

几名御前高手已抱必死之心,却未等来箭矢穿胸之痛。反倒是身后的赵佶突然发出哀嚎,众人心头俱震,以为护驾失利。回首望去,只见天子瘫坐在地,虽无箭伤,头上九龙金冠却已不翼而飞。

那顶金龙发冠正钉在陈桥门匾额之上,箭尾犹自颤动。赶至现场的神射手石彦明瞳孔骤缩——柴皓分明是故意射落冠冕,存心折辱天子。众侍卫不敢多言,连忙搀扶赵佶,却发现龙袍下摆已然浸湿。

调集所有禁军!定要诛杀此獠!赵佶面红耳赤地咆哮。汴梁二十万大军,岂容叛逆猖狂?他全然不念对方手下留情,只觉遭受奇耻大辱。

城下柴皓朗声长笑:不劳相送!这江山,改日自来取之!说罢调转马头,与前来接应的鲁智深等人会合。只见梁山众将各牵两匹空马——方才他们趁乱袭取禁军马场,夺得数千战马。

上马!柴皓一声令下,李俊等归顺将士纷纷翻身上马。虽非人人精通骑术,但策马奔驰已足矣。

几支队伍汇聚一处,约有四千之众,趁着朝廷禁军尚未合围之际,便随柴皓策马疾驰而去。

形势所迫不得不走。柴皓麾下虽有四千余人,但除羽林军数百骑兵外,武松、鲁智深等皆不善骑战,只精于步战。此时捧日军、龙卫军已倾巢而出,上万铁骑披甲执锐包抄而来。更有天武军、神卫军等禁军步卒列阵推进,其间还夹杂着成建制的 部队,连床弩与神臂弩这等利器都从城中推出。

以四千步骑混杂之师,硬撼十余万装备精良的禁军,终究力有不逮。汴梁禁军虽战力 ,却胜在兵甲精良。若顶着神臂弩强攻,只怕这四千人未及接战就要折损大半。故而柴皓果断撤军,只给大宋君臣留下满城惊惶与屈辱。

后方捧日军与龙卫军骑兵也心照不宣,佯追数里便收兵回营——既追之不及,又何苦与梁山人马以命相搏?见柴皓主动退兵,这些禁军反倒暗自庆幸。

无能!统统都是废物!城楼上的赵佶见柴皓远去,气得咬牙切齿。虽痛恨禁军不堪用,却也无可奈何。所幸柴皓终是退去,朝廷尚可宣称已击退贼寇。他当即下诏:着汴梁至京东路沿途张贴柴皓画像。若其再敢下山,各州府须即刻示警,协力擒拿!全然不顾这道旨意是否可行,沿途州府又是否敢与柴皓为敌。

行至十余里外,确认禁军未再追击,柴皓勒马回望已不见踪影的汴梁城,对众将道:善骑者随我走陆路,不善骑者去汴河与阮氏兄弟会合,乘船回梁山。我还有桩私事要了。言罢挺枪纵马,绕向城南方向。林冲、王进、史文恭、杨志四将率数百羽林军紧随其后。

李俊、何成等人不明就里,欲追随身侧护卫,却被公孙胜劝阻:主公神武天成,自有主张。我等当务之急是带弟兄们平安回山。

此时柴皓已率轻骑迂回至南门。守军原以为他们早从东面遁走,万没料到会杀个回马枪。铁骑突现,枪锋所指之处,正是这座皇城最薄弱的命门。

城门守军还未反应过来,数百铁骑已冲入汴梁,直扑金钱巷所在的小御街。

金钱巷临街阁楼上,李师师凭栏而立,绝美的面容带着几分落寞。柴皓在陈桥门闹出的动静早已传遍全城——骂得天子吐血,弯弓直指皇帝,最后带着梁山人马向东撤去。

听闻此事,李师师心中既喜且忧。她日日盼望柴皓再来汴梁,却始终未能相见。

好个薄情郎,当真把姐姐忘了么...李师师眼波流转,轻声叹息。

忽然,小御街上响起急促马蹄声。一个清朗熟悉的声音传来:姐姐可还记得,那年元宵夜我讲的白马王子故事?

李师师娇躯微颤,望向楼下那道熟悉身影,坚定道:自然记得!骑白马的王子,哪个女子不向往?

柴皓朗声大笑,轻抚座下通体雪白的照夜玉狮子:上回匆忙未带坐骑,今日特地带来了。我有白马,姐姐可愿随我同行?

此刻汴京城因柴皓突然入城而乱作一团,但李师师眼中唯有柴皓一人。她眸中泛起盈盈水光,倾城容颜绽放出动人笑靥。这一笑令整条小御街的百姓都看呆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李师师,此刻竟为柴皓展露笑颜。

嘶!李花魁与柴皓竟是旧识!有人惊呼。

何止旧识!看李花魁神情,分明...话未说完,众人已被眼前景象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