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留韩世忠性命,既因惜才,更因早将其视为囊中之物。待他日风云际会,这颗种子自会生根发芽。

不杀之恩,韩某铭记!但若他日战场相逢,纵使不敌,韩某也必死战到底!

韩世忠抱拳辞别时,柴皓只是淡然一笑。

这才是青史留名的韩良臣!若因小惠背弃世代忠烈门风,与趋炎附势之徒何异?

柴皓所求的,是待这匹千里马长成之际,再亲手降服。驯服名将如驯烈马,个中滋味妙不可言。

望着韩世忠远去的背影,柴皓嘴角微扬。这征服天下的野望,倒叫人热血沸腾。

众将见主公如此气度,更觉有古之明主风范。放虎归山,正似昔日李世民释尉迟恭,诸葛亮纵孟获,皆是为日后收服英雄埋下伏笔。

可惜这个年代还没有这个说法,不然他们定会高喊:主公这招,全是套路!

韩世忠前脚刚走,柴皓就率军攻占了鄜延路的中军大营。

冲天的火光中,四散奔逃的鄜延路败兵将恐慌带到了周边营地。济州等地的官军和民夫连梁山好汉的影子都没见着,就争先恐后地向济州城逃窜。

唯有鄜延路先锋王渊的前军还保持着镇定。但当中军方向燃起的火光映红夜空时,王渊也不得不整顿兵马前往救援。

夜行军途中,因夜盲症掉队的士兵不计其数。等走到半路,部队已经减员三成。就在此时,埋伏多时的武松、鲁智深等梁山步军突然杀出...

杀啊!

轰隆!

漆黑的夜色中,喊杀声与霹雳炮的轰鸣响彻云霄。

有埋伏!

中计了!

王渊率领的先锋营顿时乱作一团。

不许乱!列阵迎敌!

身经百战的王渊临危不乱,试图组织防御。他麾下的先锋营虽有些慌乱,倒也不像刘延庆的中军那般不堪一击。

人可以镇定,战马却不行。在轰天雷凌振精准的炮击下,百余匹战马和数百匹驽马全都惊了。马匹嘶鸣着四处狂奔,有的骑士被甩 背摔断手脚,更有步卒被乱马撞得骨断筋折。

眼见核心骑兵被惊马带走,王渊长叹一声。中军方向的火光与寂静已经说明了一切——鄜延路大军,彻底败了。

王渊的援军在此遭遇埋伏,被打得措手不及,败局已定。

久经沙场的王渊迅速在脑海中还原了战况。梁山人马定是派出一支精锐,绕过先锋营夜袭刘延庆疏于防备的中军,同时另遣一队在半路设伏,专候他的援兵。

王渊所部连夜急行军,士卒多有掉队,行进十里后已显疲态。梁山伏兵以逸待劳占尽优势,更兼霹雳炮这等利器,王渊岂有不败之理?

梁山贼寇中竟有精通兵法之人!可恨刘延庆无能,断送我鄜延路百年威名!王渊咬牙怒喝,当即下令:全军撤退!往济州方向撤,不得恋战!

夜色如墨难辨方向,虽得军令有序撤退,终究难逃溃败之局。至此,鄜延路兵马与朝廷官军全线崩溃。一夜之间,十余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此战主帅刘延庆逃得最快,此刻已带着儿子刘光世及百余亲兵奔至济州城下。速开城门!本帅刘延庆!

天色渐明,城头守军看得分明。这位统领十万大军的统帅披头散发,满面尘灰,身边仅剩的百余名亲兵个个垂头丧气,还不时惊慌回望,生怕追兵杀至。

城楼上,济州太守张叔夜眉头紧锁。昨夜刘延庆中军遇袭时,冲天火光映红夜空。张叔夜当即率领未及出发的后军前往接应,不料半路便遇溃兵,得知中军已破。为保济州安危,他只得回防,原指望刘延庆能重整败军,岂料这位将门之后竟狼狈至此!

素来儒雅的张叔夜此刻也按捺不住怒火。什么世代将门,什么西军名将!这刘延庆连高俅那等市井出身之辈都不如——至少高太尉征讨梁山时,尚能保全营寨,只是水战失利而败。

那时,高俅面对的是鼎盛时期的梁山!

而刘延庆统领鄜延路数万大军,加上数万官军和民夫,总兵力超过十万,却只对上 之后兵力不足全盛时期一半的梁山。

明明占据绝对优势,却连梁山泊的水面都没见到,就在陆地上被柴皓击溃!

甚至全军崩溃,刘延庆丢下大军,独自逃命!

张叔夜真想质问刘延庆,仗打成这样,怎么还有脸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