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编造的故事,巧妙地将“狐妖”定义为“邪祟”,引入了更高级的“仙姑”作为正派力量,同时强调了“官府正气”的作用,把官府的追查行动包装成了“上天认可”的正邪之战。
吴文眼睛猛地一亮,脱口道:“妙啊!此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方制造恐慌,我们便提供安定!将民众的恐惧,引导向对正道的信心和对官府的依赖!”
郑龙也反应过来,摸着下巴嘀咕:“他娘的……这法子……好像有点意思?找个由头让大家别自己吓自己?”
赵雄没有说话,他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林小乙,仿佛要重新评估这个少年。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小捕快能想出来的主意。这需要对人心的精准把握,对舆论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甚至……带有一丝他从未接触过的、迥异于当下查案思路的智慧。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这个念头在赵雄心中愈发清晰。但他没有点破,此刻,解决眼前的危机才是第一要务。
“故事编得不错。”赵雄终于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但眼神中的激赏却未加掩饰,“但细节需完善。仙姑形貌、言语需更符合民间想象。灵符‘意念’之说过于虚无,可改为仙姑指点,官府已在城隍庙、县衙等正气汇聚之地秘密布下克制邪祟的法阵。”
他立刻抓住了核心,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具可信度和操作性。
“郑龙,吴文。”
“在!”
“你二人挑选几个口齿伶俐、背景干净、家中便在旧城区或与之关联紧密的帮闲、衙役,将此事‘不经意’地透露给他们,叮嘱他们务必装作是私下听闻,不可宣扬是官府之意。重点在茶肆、井边、街坊邻里间传播。”
“明白!”郑龙和吴文齐声应道,精神都为之一振。有了明确的反击策略,之前的憋屈感顿时消散大半。
赵雄最后看向林小乙,目光复杂,最终只化作简单一句:“你,很好。”
这一次,他没有让林小乙置身事外,而是直接命令道:“你也去。你面生,不易惹疑。协助郑龙和吴文,留意故事传播后的反响,看看民众是信了,还是仍有疑虑。”
“是!捕头!”林小乙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知道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了。这不仅是一次舆论反击,更是赵雄对他能力的进一步认可和磨砺。
很快,几条隐秘的“故事”渠道被悄然启动。如同几滴清油滴入沸腾的浑水,起初并不起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衙役夜遇仙姑,仙姑显灵镇邪”的传闻,开始在与“狐妖作祟”的谣言争夺着平安县的人心战场。
这一招“将计就计”,能否扭转颓势,暂时稳住即将失控的民心?一切,尚在未定之天。但至少,一直被动的官府,终于吹响了反击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