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晨雾如纱。
天工墟的钟楼高耸入云,檐角铜铃静默未响。
墨七弦立于顶层平台,手中那支烧焦的竹签在指尖缓缓转动。
她尚未展开密信,便已知其内容——风里有答案。
昨夜三更的鼓声、新墙的共振、《解蔽录》的诵念……一切皆按预设轨迹运行。
而此刻升起的青灰烟柱,是“摸图会”确认知识落地的终极信号:认知已觉醒,无需再灌输。
她轻轻一捻,竹签裂开,露出内里炭书细字:
“徐尚书归府后焚毁案卷三宗,闭门谢客。
工部司库报‘共鸣砖’数据异常,疑为‘妖物作祟’,请旨拆城彻查。
萧王爷已截令压下,明日将以‘水利勘验’之名亲临。”
墨七弦唇角微动,将竹签投入灯焰。
火光跳跃中,她在脑内调出整套系统拓扑图——天工墟不是建筑群,是一台分布式智能体网络。
每一块砖、每一根梁、每一个传递知识的孩子,都是节点。
她的傀儡术早已不止于造物,而是构建了一个以信息流动为核心的生命型结构。
——她不救人,她让被囚者自己醒来。
这一夜,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越狱暴动。
有的,只是一段频率、一面墙、一句口诀。
墨七弦原可动用地下机关道、自驱傀儡阵强行营救墨蝉与诸匠人,但她选择了最危险也最彻底的方式:让她的人,在压迫中完成自我启蒙。
她深知,在这个等级森严、技艺被锁死于“匠籍”的王朝,真正的自由不是逃出牢笼,而是打破认知的桎梏。
所以她不做“救世主”,只做“点火者”。
她用“触觉解图”教会小篾儿读墙;
她借老鼓书的评话布设加密信息网;
她把《解蔽录》编码进鼓点,通过“共鸣砖”实现非文字化知识传播——哪怕你不识字、看不见、手残口哑,只要耳朵还听得到震动,心还能感知节奏,就能接收到真理的波段。
这是一场技术伦理教育的实践革命。
境界不再靠经卷传承,
智慧不必由上位者赐予,
真相可以通过物理规律本身,无声渗透。
这才是对“技止于器,匠安其位”最锋利的反讽。
徐文昭踩碎药丸那一刻,不只是信念动摇,更是整个旧秩序代表者的精神解体瞬间。
他一生奉行“礼法为纲,术不可乱政”,视墨七弦为祸国妖匠。
可当他自己成为被“墙审判”的对象时,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