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呼吸骤然急促,瞳孔微微收缩。
他从未以如此清晰、如此冷酷的视角审视过“选择”本身。
这“囚徒困境”如同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开了人性中自利算计的本能,也揭示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深刻矛盾。
“先生……此论……此论当真惊世骇俗!”
扶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如此说来,在这等情境下,出于自保的理性,反而会将二人推向更糟糕的共同结局?那……那岂不是无解?若将此喻放之于国与国之间,岂非意味着两国即便都知道和平相处更好,但出于对对方可能背叛的恐惧,最终还是会走向互相征伐?”
赵天成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在这幽暗牢房中显得有些晃眼。
“嘿,悟性不错嘛,苏公子。就是这么个理儿!所以光有这个还不够,这只是一个最基础、最静态的‘单次博弈’。现实里的博弈,要复杂得多,也更有趣。关键就在于,博弈往往不是只玩一次就散伙的。”
“不是……只玩一次?”扶苏努力跟上思路。
“对!博弈往往是多次的,重复的。”赵天成又延伸了概念。
“如果那两个细作知道,他们这次招了,下次万一再一起被抓,对方肯定会记仇报复,那他们这次选择‘不招’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要考虑长远信誉和未来的报复。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一次背盟,可能信誉尽失,以后就没人跟你玩了。所以,重复博弈会催生合作的可能,因为大家要考虑未来的利益,不能光顾眼前。”
扶苏眼中光芒闪烁,急速思考:“所以,要促使合作,就需要让博弈的参与者意识到博弈会长期持续,并且有办法惩罚背叛者?”
“对头!”赵天成打了个响指。
“这就是为什么强国要立威,要说话算话。赏罚分明,让所有人都清楚你的游戏规则。跟我合作,有肉吃,背叛我,腿打断。这样,即使单次看起来背叛占点小便宜,但考虑到长远的巨大损失,理性的人也会选择合作。”
他顿了顿,换了个更舒服的瘫姿。
“再给你说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叫‘协调博弈’。想象一下,你们村里有两家卖黍米饼的,老王家和老李家。如果他们都把摊子摆在村东头市集,那里人多,大家买饼方便,两家生意都不错。如果一家摆东头,一家摆西头,村民嫌麻烦,可能两家生意都变差。如果他们都摆西头,效果和都摆东头差不多。你说,他们最后会咋样?”
扶苏想了想,道:“若无约定,初始可能一家东一家西,生意都差。但很快,他们会发现聚集在一处的好处。或许会通过观察、模仿,最终都移动到人流量更大的那一处,比如村东头市集。这似乎……无需多言,利益自然会驱使他们做出相同的选择。”
“没错!”赵天成点头,“这就是协调博弈。关键不在于对抗,而在于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焦点’或‘惯例’。就像马车靠右行还是靠左行,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遵守同一套规则。在朝堂上,也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惯例,其实也是一种协调博弈的结果,减少了内耗。推行新政也一样,如果能找到一个让大多数人觉得‘这样也行’、‘这样对我也有点好处’的平衡点,也就是那个‘焦点’,阻力就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