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止戈之仁(1 / 1)

阜新城内的枪声渐渐稀疏,转为零星的抵抗和逐屋清剿的战斗。“雪狼”团在熟悉了城市脉络并得到民众的暗中协助后,推进速度加快,但林锋下达的命令却越发谨慎。

“传令各分队,”林锋的声音透过无线电,清晰而冷静地传到每一个作战单位耳中,“进攻时,尽量使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减少火炮和爆破的使用,尤其是可能波及民房和公共设施的区域。我们的目标是消灭敌人,不是毁灭这座城市。”

这道命令让一些习惯于猛打猛冲的指挥员,如周大海,感到有些不解。

“团长,这……这绑着手脚打仗,兄弟们伤亡会加大啊!”周大海在攻占一个街区后,忍不住通过电台抱怨。刚才为了避开一片紧邻战场的民居,他的突击队多花了二十分钟迂回,还因此伤了两名队员。

林锋的回复很快传来,语气不容置疑:“大海,我们打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解放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如果把城市都打烂了,把老百姓的家都毁了,那我们和敌人有什么区别?记住,我们是人民军队!伤亡,我们要尽力减少,但绝不能以牺牲无辜民众和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代价!”

周大海沉默了。他看着周围那些虽然破败但骨架尚存的房屋,看着一些胆大的市民从门窗缝隙中投来的、带着期盼与恐惧的复杂目光,用力抹了把脸:“明白了,团长!保证完成任务!”

这道“止戈之仁”的命令,在残酷的巷战中化为了具体的行动。

场景一:学校争夺战

一队敌军退守城内唯一的一所小学,依托坚固的校舍顽抗。胡老疙瘩已经测算好了炸药用量,准备炸开围墙突击。

“等等!”林锋亲自赶到前线,制止了爆破,“里面有太多孩子用的课桌椅,炸了太可惜。而且爆炸很可能引发火灾,波及整个学校。”

他命令部队采取火力压制和侧翼包抄,同时让“夜莺”小组寻找其他入口。最终,队员们从一处矮墙翻入,经过短暂而激烈的室内交战,解决了敌人,保住了这所对于阜新城未来无比重要的学校。

场景二:水井旁的抉择

水生和他的观察手占据了一处水井旁的制高点,这个位置极佳,可以控制大半条街。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口井是附近几条街巷居民唯一的饮用水源,即使在战火中,仍不时有百姓冒着风险前来取水。

“组长,要不要换个位置?这里太容易被发现了,而且……”观察手看着下方一个佝偻着身子、小心翼翼打水的老婆婆,有些不忍。

水生沉默地观察了片刻,摇了摇头:“不换。通知护他们。” 于是,在这片死亡区域,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狙击手冰冷的枪口下,是百姓颤巍巍的生命之泉。水生数次开枪击毙了试图向取水点射击或投弹的敌军,用他的方式守护着这份战火中的生机。

场景三:医院的白旗

战斗逼近了城中心的教会医院。据情报显示,有小股敌军退入了医院主楼。周大海红着眼,准备带人强攻。

“包围起来,喊话!”林锋下令,“告诉他们,我们保证医护人员和伤员的安全,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出来!”

起初,楼内的敌军还在犹豫。但当他们看到“雪狼”队员只是紧紧包围,并未开火,甚至帮助疏散了医院侧楼的一些轻伤员后,抵抗的意志动摇了。最终,一名外籍医生勇敢地举着白旗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十名面色惶恐、但完好无损的敌军士兵。

医院的药品、器械和所有人员都得到了保全。

这些看似“束缚手脚”的命令和行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阜新城内的氛围。恐慌的民众渐渐发现,这支被称为“雪狼”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强悍如狼,却有着迥异于以往任何一支军队的“仁心”。他们不扰民,不破坏,甚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着他们。

当阜新城最后一股敌军在城中心广场投降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虽然布满弹痕、但主体结构大多得以保存的城市建筑上。许多市民自发地走出藏身之所,默默看着那些浑身硝烟、疲惫不堪却依旧军容整肃的“雪狼”官兵。

没有欢呼,但有一种无声的认同在空气中流淌。

林锋走在刚刚结束战斗的街道上,看着两旁基本完好的商铺和民居,看着那些劫后余生的百姓眼中复杂难言的目光,心中一片平静。

止戈,非怯战,乃为仁。摧毁敌人容易,赢得民心艰难。而他们今日在阜新城表现出的这份“止戈之仁”,其深远影响,或许远比多消灭一百个敌人更为重要。这不仅是战略,是纪律,更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融入骨血的本能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