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的苏醒如同一剂强效的稳定剂,尽管他本人依旧虚弱得需要轮椅代步,但他的存在本身,就为“曙光”这艘伤痕累累的巨舰重新注入了灵魂和方向。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经过修改的协议草案被正式签署,发送给了“方舟”。这一次,对方没有再做刁难,很快发回了确认信息,并附上了承诺的【基础环境净化塔蓝图】完整资料和【高效作物培育技术】的优化模块。
暂时的外部压力得以缓解,但内部的重建与技术困境,才是真正考验联盟韧性的难题。
指挥中心隔壁,被临时改造成了一个新的核心工作室。林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面前悬浮着数个光屏,上面流动着复杂的能量公式、结构图纸以及“聆听者”遗迹中那些晦涩的符号。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暗金色的瞳孔却锐利如鹰,专注地分析着每一个数据流。
王磊和赵建国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几乎住在了这里。他们根据林烨的指示,尝试将“结构固化”的原理应用到能源矩阵的修复和基地防御的强化上。
然而,进展极其缓慢。
“不行,首领,还是不行!”赵建国烦躁地抓着他那本就稀疏的头发,指着工作台上一个仅有巴掌大小、布满幽蓝色纹路的金属片,“按照您提供的能量回路铭刻,只要一激活,超过三秒就会因为局部能量过载而烧毁!我们已经尝试了十七种不同的导能金属和绝缘材料,结果都一样!”
那金属片是尝试制作的小型化“结构固化”装置,原本希望能用于快速修复一些非关键设备的损伤,但显然失败了。
王磊也疲惫地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不仅仅是材料问题。我们对‘结构固化’符号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强行模仿其能量流转路径,就像一个小学生去解大学教授的微积分,根本找不到那个平衡点。”
林烨沉默地看着那烧毁的金属片,额间的烙印微微流转。他能“看”到失败的原因——那并非简单的能量过载,而是模仿出的能量频率与真正的“法则共鸣”相差甚远,无法与物质本身的规则结构达成和谐,反而引发了剧烈的排斥反应。
【文明火种系统:基于现有数据,“结构固化”技术逆向工程失败。原因:规则层面理解不足(\\<5%),基础材料学等级过低,能量操控精度不足。】
系统的分析冰冷而客观。这不是靠拼劲和现有的技术积累就能短时间内突破的壁垒。他从“聆听者”遗迹和意识星穹中带回的,是来自高等文明的“知识种子”,但要将这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时间”,而这两样,他们恰恰都极度缺乏。
“暂停小型化的尝试。”林烨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集中资源,优化现有的能源矩阵输出稳定性。利用‘结构固化’的原理,尝试设计一种‘能量缓冲滤波器’,降低矩阵能量输出时的波动对脆弱设备的冲击。这应该在我们现有技术能力范围内。”
他转换了思路,既然无法直接复制高等技术,那就先利用其原理,解决眼前最实际的问题。一个稳定的、波动更小的能源供应,对目前基地的恢复和重建至关重要。
王磊和赵建国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更务实的方向。两人立刻领命,开始重新调整研究方向。
就在这时,姜岚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