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成为星火科技第二大股东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引发了剧烈的连锁反应。资本市场一片哗然,舆论风向开始微妙地转变。此前被视为待宰羔羊的擎天,一夜之间展现出令人胆寒的獠牙,而星火科技则陷入了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和内部分裂。
然而,这仅仅是序曲。真正的终局,需要更致命的一击。
就在星火科技董事会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擎天的“恶意”持股,霍天青试图强行推动“毒丸计划”以稀释叶凡股权的时候,叶凡选择了在这个最敏感的时机,扣动了最终的扳机。
没有预兆,一份经过严格加密处理、但内容惊世骇俗的文件包,如同幽灵般,同时出现在了国内几家最具影响力的官方监管机构、核心财经媒体总编、以及数个顶级商业智库的机密收件箱里。文件的传递路径经过了精心设计,抹去了一切可追溯的痕迹,仿佛它本就该在这个时间点,以这种方式降临。
文件的内容,正是柳如烟送来的关于霍天青的绝密资料——详尽记录了其通过复杂离岸架构进行内幕交易、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乃至与某些境外敏感势力存在可疑资金往来的证据链。时间、地点、人物代号、资金流向、甚至部分经过处理的音频片段,一应俱全,逻辑严密,难以辩驳。
这已不再是商业丑闻,而是触及法律与国家安全红线的惊天大案!
风暴,瞬间以远超资本市场的速度和力度,席卷而至。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官方监管机构。就在文件流出的数小时内,星火科技及其关联方收到了多份来自不同监管部门的质询函和调查通知,要求其对文件中涉及的事项进行紧急说明,并宣布将对相关线索进行立案调查。
紧接着,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几家权威媒体,在经过紧急核实(部分信息很快得到了交叉验证)后,顶住压力,在次日清晨的头版头条或弹窗新闻中,以相对克制但指向明确的标题,报道了“星火科技实际控制人霍天青涉嫌严重违法违规,正接受监管部门调查”的爆炸性新闻。
“星火创始人深陷灰色交易丑闻!”
“监管利剑出鞘,星火科技前途未卜!”
“霍天青涉嫌多项违法违规,或面临法律严惩!”
新闻如同病毒般扩散,瞬间引爆了公众舆论。此前星火科技塑造的“创新先锋”、“民族企业骄傲”的形象轰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违法乱纪”、“资本蛀虫”的负面标签。
资本市场给出了最直接、最残酷的反应。
星火科技股价开盘即毫无悬念地封死跌停板,卖盘堆积如山,买盘踪迹全无。恐慌情绪从创始人蔓延至整个公司,投资者疯狂抛售,债券价格暴跌,金融机构纷纷收紧对其的信贷,合作伙伴紧急暂停项目以划清界限……
星火科技的“毁灭程序”,最终反噬到了自己身上,而且是以一种程序无法计算、无法应对的方式——来自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彻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