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墨离开安全屋时那挺直却难掩落寞的背影,如同一个无声的烙印,刻在了联合调查组所有核心成员的心上。表面上,针对“彼岸花”的调查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陈默接替了苏雨墨的大部分协调工作,指令依旧一条条发出,数据依旧在不断汇入分析。但一种无形的东西,确实已经改变了。那便是信任,曾经坚不可摧的同盟基石,如今出现了一道清晰而深刻的裂痕。
叶凡对外,尤其是在与苏雨墨极少数必要的通讯中,依旧保持着冷静与克制的态度。他并未公开指责,言语间甚至带着一种程式化的信任。
“雨墨,你先集中精力处理内部事务,调查组这边有陈默盯着。”
“苏氏的情况我们理解,等你厘清后再归队。”
他的语气平稳,听不出波澜,仿佛之前那场充满质疑与压力的对质从未发生。但苏雨墨何等敏锐,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那是一种基于理性而非情感的、暂时的“搁置”,是一种等待她自证清白的、冰冷的观察。
这种表面上的信任,比直接的怀疑更让她感到窒息。
而在联合调查组内部,分歧则更加明显和具体。
以陈默为首的一部分元老,倾向于相信苏雨墨。陈默在视频会议中,面对几位面露疑色的团队成员,语气坚定:
“我与苏总共事时间不短,她的为人和对‘彼岸花’的态度,大家有目共睹。苏哲明年事已高,近年很少参与集团核心决策,他个人或者其掌控的基金会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苏总乃至苏氏集团的立场。这很可能是‘彼岸花’精心策划的离间计,目的就是让我们内部猜疑,自乱阵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支持苏总尽快查清真相,而不是自断臂膀。”
他的观点代表了稳健派的想法,认为在当前强敌环伺的局面下,维持联盟的稳定至关重要,内部猜忌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然而,以情报分析主管赵蕊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则持强烈的怀疑和谨慎态度。在一次内部简报会后,赵蕊私下找到陈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陈总,我理解您对苏总的信任。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是‘彼岸花’,它无孔不入,手段卑劣。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哪怕它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苏哲明是苏总的亲叔公,在苏氏内部德高望重,他的行为,苏总一句‘毫不知情’真的能完全撇清吗?万一……我是说万一,苏总在某些压力下,或者为了苏氏更复杂的利益考量,被迫与‘彼岸花’达成了某种我们不知道的默契呢?”
她调出了一组数据,显示在苏雨墨被暂停核心权限后,调查组对几个关键线索的追查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需要借助苏氏海外渠道和政商关系网的部分。“您看,失去苏氏的全力支持,我们的很多行动就像被捆住了一只手。如果苏总完全无辜,那么‘彼岸花’这步棋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了。如果……她并非完全无辜,那后果更不堪设想。我认为,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必须将所有与苏氏关联的渠道和信息进行风险隔离,并制定备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