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揣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跟着内侍走进了临安皇宫。这地方跟我在历史书里看的描述完全不一样,红墙黄瓦透着股压抑的威严,石板路光可鉴人,踩上去脚步声都带着回音,连呼吸都得下意识放轻。身后跟着的陈默(哦不对,现在是李锐了,陈默牺牲后,这小子接了情报堂的活儿),手心也全是汗,一个劲用袖子擦,估计比我还紧张——毕竟咱丐帮弟子,这辈子能进皇宫见皇帝的,怕是没几个。
“林长老,稍候,陛下正在御书房与丞相议事,片刻便传你觐见。”内侍尖着嗓子说完,躬身退了出去,留下我和李锐在偏殿候着。这偏殿布置得倒也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案几上摆着茶具,可我哪有心思欣赏,满脑子都在琢磨待会儿见了宋理宗该说啥。
主和派那帮人肯定没安好心,召我入京述职是假,想拿捏丐帮才是真。丐帮现在势力大了,江湖抗蒙联盟又由我牵头,朝廷既想借我们的力抗蒙,又怕我们拥兵自重,这心思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我要是说重了,得罪了皇帝和大臣,丐帮在南边的日子不好过;说轻了,镇不住那些主和派的歪风,他们指不定还得琢磨着怎么削弱我们。
“舵主,不对,长老,”李锐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待会儿见了皇帝,要不要咱少说话?言多必失啊。”
我白了他一眼:“少说话?人家都把刀架到脖子上了,咱不吭声,那不就等于认怂了?放心,咱丐帮行得正坐得端,抗蒙的功劳摆那儿呢,怕啥?”话虽这么说,我心里其实也在打鼓。毕竟这是封建王朝的金銮殿,不是襄阳街头的丐帮分舵,说话办事都得讲究分寸,不能跟平时一样直来直去。
没等多久,又一个内侍进来传旨:“陛下有旨,宣江湖抗蒙总调度、丐帮执法长老林越,上金銮殿觐见!”
我整了整身上的丐帮七袋长老服饰——虽然是污衣派的风格,但特意让弟子浆洗干净了,补丁都缝得整整齐齐,既不失丐帮本色,也不至于在朝堂上显得太过寒酸。拍了拍李锐的肩膀,让他在殿外等着,自己跟着内侍大步流星走进了金銮殿。
一进殿门,就感觉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射了过来,跟针扎似的。正前方龙椅上坐着的,应该就是宋理宗了,看着三十多岁,面色不算太好,眉宇间带着点忧虑,估计也是被蒙古人的事儿搅得心烦。龙椅下方两侧,站着一排排官员,左边大概是主战派,右边应该是主和派,一眼就能分清——主战派的官员大多腰杆挺直,眼神坚定;主和派的则大多面带阴鸷,眼神闪烁。
我按照江湖规矩,拱手行了个礼,没跪——丐帮弟子,只跪天地父母,不跪权贵,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就算到了金銮殿,也不能破。
“草民林越,参见陛下。”我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殿内所有人都听见。
果然,我一没下跪,右边主和派那边就有人不乐意了。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留着山羊胡的老头站了出来,厉声呵斥:“大胆狂徒!见了陛下竟敢不跪?难道丐帮弟子,都不懂君臣之礼吗?”
我心里冷笑,就知道他们会拿这个开刀。我抬眼看向宋理宗,不卑不亢地说:“陛下,草民乃是丐帮弟子,丐帮规矩,只跪天地父母,以及为华夏百姓谋福祉的英雄豪杰。陛下身为南宋天子,若能带领百姓抵御外侮,守护河山,草民自然愿意俯首称臣;但今日草民站在这里,是为抗蒙而来,是为天下苍生而来,并非为了行那繁文缛节。”
这话一出,金銮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宋理宗都愣了一下,估计没见过有人敢在他面前这么说话。左边主战派里,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站了出来,正是之前跟我合作过的曹友闻将军,他抱拳道:“陛下,林长老所言极是!丐帮弟子在襄阳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数十万百姓的性命都是他们救下来的。江湖儿女,性情耿直,不拘小节,还望陛下恕罪。”
宋理宗摆了摆手,脸上没什么表情:“罢了,林长老一路辛苦,免礼平身。朕召你前来,是想问问你,如今丐帮势力日益壮大,江湖抗蒙联盟又归你调度,你可有什么打算?”
来了,正题来了。我定了定神,朗声道:“陛下,草民的打算,从来都只有一个——抗蒙!蒙古铁骑残暴不仁,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前番襄阳一战,草民亲眼所见,蒙古兵将婴儿挑在枪尖取乐,将老人活活烧死,这样的仇敌,不共戴天!丐帮弟子,大多是贫苦百姓出身,最懂民间疾苦,所以我们心甘情愿拿起刀枪,保卫家园。”
“说得比唱得好听!”之前呵斥我的那个山羊胡老头又站了出来,此人乃是主和派的核心人物,御史大夫王伦,“林越,你口口声声说抗蒙,可据本官所知,丐帮在江湖上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势力遍布南宋各州府,甚至连官府的情报都要插上一手,这难道不是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吗?”
好家伙,直接扣上谋反的帽子了!我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但脸上还是得保持平静,跟这种人硬碰硬没用,得用事实说话。
“王大人此言差矣!”我提高了音量,“丐帮招兵买马,是为了抵抗蒙古;囤积粮草,是为了救济流民,也是为了战时补给。至于情报,丐帮弟子遍布街头巷尾,消息自然灵通,我们所收集的情报,有哪一次不是及时通报给朝廷,帮助守军抵御蒙古?前番蒙古间谍潜入临安,还是丐帮弟子发现的线索,协助官府抓获了数百名间谍,这难道也是谋反?”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主和派的官员,继续说道:“王大人说丐帮势力遍布各州府,可丐帮弟子在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有活路。去年江南大旱,是丐帮弟子开仓放粮,组织百姓挖井抗旱;今年四川水灾,是丐帮弟子搭建临时安置点,救治伤员。这些事情,朝廷的官员们或许不知道,但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这也算谋反,那草民真不知道,什么才叫为朝廷效力,什么才叫为百姓谋福!”
王伦被我说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一时语塞,过了好一会儿才憋出一句:“你……你强词夺理!丐帮终究是江湖门派,不受朝廷管辖,如今手握重兵,若是哪天调转枪口,朝廷如何应对?”
“哈哈哈!”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王大人,你是不是太看得起丐帮了?我们手里的这点兵力,跟朝廷的大军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我们之所以能在抗蒙战场上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熟悉江湖地形,擅长游击战术,能跟朝廷军队形成互补。至于调转枪口,王大人不妨问问在场的曹将军,问问襄阳的百姓,丐帮弟子有没有拿过朝廷一针一线,有没有伤害过一个无辜百姓?”
曹友闻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林长老所言属实!襄阳保卫战中,丐帮弟子冲锋在前,伤亡惨重,却从未向朝廷索要过任何封赏。战后,林长老还将朝廷赠予的粮草全部用来救济流民,自己分文未取。这样的江湖门派,这样的忠义之士,绝非谋反之人!”
主战派的官员们纷纷附和,有的说丐帮是抗蒙的中坚力量,有的说林长老为民请命,忠义可嘉。主和派的官员们则一个个脸色铁青,却再也没人敢站出来反驳——毕竟我说的都是事实,他们根本无从辩驳。
宋理宗看着殿内的争论,眉头皱了皱,开口说道:“林长老,朕知道丐帮抗蒙有功,也相信你并非谋反之人。但如今江湖势力日益壮大,朝廷确实有些担忧。你说说,如何才能让朝廷放心,让百姓安心?”
这才是关键问题。皇帝想要的,是一个既能利用丐帮抗蒙,又能掌控丐帮的办法。我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于是说道:“陛下,草民有三点建议,既能让朝廷放心,又能更好地抗击蒙古。”
“哦?你说说看。”宋理宗来了兴趣。
“第一,”我伸出一根手指,“丐帮愿意接受朝廷的‘名义管辖’。陛下可以任命草民为‘江湖抗蒙总调度’,赋予草民协调江湖门派与朝廷军队的权力,但丐帮的内部事务,还请陛下允许我们自行管理。这样一来,丐帮的行动就有了朝廷的背书,既名正言顺,也能让朝廷放心。”
“第二,丐帮愿意将情报网与朝廷共享。我们收集到的所有蒙古军动向、江湖势力动态,都会第一时间通报给朝廷相关部门,协助朝廷制定抗蒙策略。同时,我们也希望朝廷能将一些公开的军情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在战场上能更好地配合朝廷军队。”
“第三,丐帮愿意在边境地区招募弟子,协助朝廷防守。我们可以在襄阳、四川、江淮等地设立招募点,吸纳流民和有志青年加入丐帮,经过训练后,协助朝廷军队守卫边境。这些弟子的粮草补给,我们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再向朝廷申请,绝不给朝廷增加过多负担。”
这三点建议,既给足了朝廷面子,让皇帝觉得掌控了丐帮,又保留了丐帮的独立性,不至于被朝廷吞并。宋理宗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点了点头说道:“林长老所言,甚合朕意。这样一来,江湖与朝廷同心协力,共抗蒙古,何愁蒙古不灭?”
王伦等人还想再说些什么,宋理宗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朕任命林越为江湖抗蒙总调度,全权负责协调江湖门派与朝廷军队的抗蒙事宜。相关文书,朕会让吏部尽快拟定。林长老,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
机会来了!我立刻说道:“陛下,草民只有一个要求——希望朝廷能支持丐帮在边境地区招募弟子,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场地。另外,希望陛下能下旨,禁止地方官员刁难丐帮弟子,让我们能更好地开展抗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