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同事。
林玄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布衫,拎着个旧药箱,在陈稳的陪同下来到中医科报到,科室主任是位姓孙的中年女医生,早就接到通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林老,欢迎欢迎!赵科长特别交代,说您医术高明,以后要多向您请教,孙主任说着客套话,但眼神里多少带着些审视,一个没有正规行医执照、靠进来的老中医,难免让人心生疑虑。
孙主任客气了,老朽只是略懂皮毛,来学习的,林玄态度谦和。
中医科不算大,除了孙主任,还有两个年轻医生和几个护士,得知来了个关系户,众人都暗中观察着这位新来的老中医。
林玄的诊室被安排在走廊尽头,位置僻静,他让陈稳先回去,自己安静地整理着桌面,将几味常用的药材分装好,动作不疾不徐。
第一个进来的病人是位老大爷,扶着腰,满脸痛苦:大夫,我这老腰突又犯了,疼得一夜没睡......
孙主任正好在门口,见状停下脚步,想看看林玄如何诊治。
林玄让老大爷趴在诊疗床上,三指搭脉,又看了看舌苔,气血瘀滞,寒湿内阻,他取出银针,我先给您扎几针通通经络。
下针时,他的手法看似平常,但指尖微不可察地轻颤,将一丝温和的真元渡入穴位,不过片刻,老大爷就惊喜地说:哎?热乎乎的,不那么疼了!
孙主任微微挑眉——这见效是不是太快了些?
接着是个年轻女孩,长期痛经,吃了不少药都不见好,林玄开了个温经散寒的方子,都是最普通的药材,却特意交代:煎药时加三片生姜,药汁要在午时前服下。
女孩走后,孙主任忍不住问:林老,这加生姜和午时服药,有什么讲究?
林玄温和解释:时阳气最盛,趁势服药可助药力温通,生姜辛散,能引药直达胞宫,这些都是古法,现在年轻人不太讲究这些了。
孙主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最让孙主任惊讶的是第三个病人——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感冒发烧,偏偏死活不肯吃药,父母怎么哄都没用。
林玄看了看孩子通红的小脸,从药箱里取出个小研钵,放入几味药材,慢慢研磨起来,他一边研磨,一边轻声给孩子讲故事:从前啊,有个小火龙,它打了个喷嚏,鼻子就冒火了......
神奇的是,那孩子竟真的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林玄研磨药材,待药粉磨好,林玄又取出块麦芽糖,将药粉撒在上面,捏成个小动物形状。
来,把这个糖吃了,小火龙就不打喷嚏了。林玄笑眯眯地说。
孩子毫不犹豫地把吃了下去,还嚷嚷着要再吃一个,孙主任看得目瞪口呆——她从来没见过这么配合的小病人!
一上午过去,林玄看了十几个病人,每个病人离开时都面带笑容,有个老阿姨甚至特意回来道谢:林大夫,您开的药比我在大医院花的几千块都管用!
午休时,孙主任忍不住问:林老,我看您用药都很普通,为什么效果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