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此!”
诏书所至,天下震动!
在罗马,元老院为是否派遣学者艺术家争论不休,既感于东方帝国的气度,又忧心其文化影响力。
在日耳曼尼亚,伽尔巴抚摸着诏书的副本,眼中精光闪烁:“汇聚万国艺术?好大的手笔!这正是我日耳曼勇士与文化,向世界展示力量与秩序的绝佳舞台!”他立刻下令选拔最优秀的史诗吟唱者、金属工匠和建筑设计师。
在黑衣大食的巴格达,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里,学者和诗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几何图案、细密画与宋人山水画之间的异同之处,仿佛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盛宴。
几何图案,以其简洁而富有规律的线条,构成了各种形状和图案,给人一种对称、平衡的美感。细密画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精致而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和细节的魅力。
而宋人山水画,则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意境表达,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深邃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学者们争论不休,各自阐述着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理解和见解。他们探讨着几何图案的数学原理,细密画的色彩运用,以及宋人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诗人们则用他们优美的诗句来描绘这些艺术作品所带给他们的感受,将艺术与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那些精于音律的人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开始整理古老的乌德琴曲谱,这些曲谱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乌德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悠扬而婉转,如同天籁一般。
学者们、诗人们和音乐家们,他们在巴格达的这个角落里,共同探索着艺术的奥秘,传承着文化的精髓。这座城市,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迦南地区,吟唱着《两个世界》的游吟诗人,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直面东西方思想源头、表达自身困惑与追求的平台。
甚至在西迁途中的蒙古部落,也有擅长制作马头琴、演唱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艺人,对那遥远的汴京心生向往。
而在北美朝霞城,吕师囊、尼禄与威斯阿克贾克相视而笑,他们知道,他们播下的思想种子,已在遥远的东方催生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明盛宴。他们立即开始筹备,要带着融合三族文明精髓的最新艺术成果,重返汴京。
宋徽宗更是亲自督导,命工部扩建馆驿,装饰街衢,于汴河之畔划出巨幅土地,仿照万国建筑风格,兴建“万国艺术馆区”。刘混康受命关注此次盛会可能带来的能量网络波动,朱熹则率领礼部官员,精心拟定研讨议题与接待礼仪,力求在包容开放的同时,不失天朝上国的风范与文化主导。
一时间,四海风动,万舟竞发。无数怀着好奇、交流、竞技或是朝圣心情的文艺人士,开始从世界各地,向着那座传说中的东方帝都——汴京汇聚。一场史无前例的文明碰撞与艺术交融,即将在这座千年古都上演。汴京的秋天,注定要因为这场汇聚了人类最多元才华与梦想的盛会,而被永远载入史册,光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