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朱祁镇坐回了阔别八年的龙椅,但他的目光,却首先投向了那些在危难时刻支撑起大明江山的人。”朱迪钠的声音带着冰冷的寒意,“复辟后的第六天,一场针对北京保卫战功臣的、令人心寒的清算,拉开了序幕。”
天幕上,枷锁沉重地套在了于谦和王文等大臣的身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迪钠语气中充满了讽刺,“徐有贞等人给于谦定的罪名是——‘意欲’迎立外藩!意思是‘心里想着’要迎立其他藩王当皇帝。这堪称史上最荒唐的罪名之一,连审案的官员都看不下去。”
画面中,主审官迟疑地说:“于谦有功于国,此罪恐难服众。”
徐有贞(面目狰狞):“不杀于谦,此举(夺门)为无名!”
“就这样,”朱迪钠沉重地说,“这位在帝国最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被押往崇文门外斩首示众。抄家时,发现他家中除了皇帝赏赐的盔甲、宝剑,别无长物,真正做到了‘清白人间’。”
“京城百姓闻之,无不泣下。史载‘行路嗟叹,天下冤之’。连老天都仿佛看不下去,‘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历史见证者”发来了沉痛的弹幕。
奉天殿前,朱元璋已气得说不出话,只是死死攥着龙椅扶手,骨节发白。朱棣仰天长叹:“自毁长城!自毁长城啊!”
“对于于谦的清算,或许还可以理解(从朱祁镇狭隘的视角)为消除政治威胁。但接下来的操作,就完全暴露了朱祁镇睚眦必报、毫无格局的本性。”朱迪钠将名单切换到边防将领。
“那些当年在土木堡之变后,听从于谦和朝廷号令,紧闭城门,拒绝他这位‘叫门天子’入城的边关守将,纷纷被秋后算账!”
天幕上列出一个个名字和他们的遭遇:
- 宣府总兵杨洪:虽已病故,但仍被追究“闭门不纳”之罪,追削官爵,其子杨俊(本身也颇有战功)被牵连下狱,险些处死,最终被贬黜。
- 大同总兵郭登:屡立战功,曾大破瓦剌,因“不纳上皇”被论罪,贬至甘肃。
- 大同守将刘安等:均被不同程度贬官、罢黜。
“我从未见过如此心胸狭隘的皇帝!”“逻辑鬼才”愤怒地评论,“这些将领当年坚守的是大明的城池,忠于的是大明的朝廷!他们何错之有?难道开门投降,把城池献给瓦剌,才是忠君吗?!”
“他这简直是把个人屈辱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熬夜会秃头”感到难以置信。
“然而,朱祁镇的‘疯魔’清算,并不仅仅针对‘旧怨’。”朱迪钠的语气变得更加诡异,“就连那些拥立他复辟,自以为有‘从龙之功’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最终也未能幸免。”
天幕上展示了这几位“功臣”的结局:
- 石亨:仗着功劳,居功自傲,大肆培植党羽,侵占民田,最终被朱祁镇以“图谋不轨”的罪名下狱,死于狱中,家族被诛。
- 曹吉祥:与养子曹钦(以为朱家政权可以由曹家继承,也是奇葩)密谋造反,事败被杀,全家屠戮。
- 徐有贞:先是被石亨排挤,流放云南,后来虽然被赦免回乡,但政治生命彻底终结,在潦倒中度过余生。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一根小辣椒”看呆了,“这是把恩人也当仇人一起给收拾了?无差别攻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