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40章 秦王的庆幸与次妃的隐忧

第140章 秦王的庆幸与次妃的隐忧(1 / 2)

天幕的光华缓缓敛去,夜空恢复深邃,只留下满地清冷的月光,和无数颗被“瓦罐鸡”结局以及大明未来风云搅得七上八下的心。

西安,秦王府内。

秦王朱樉屏退了左右,只留下邓次妃。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脸上竟露出一丝近乎荒诞的、劫后余生般的笑容。

“爱妃啊,”朱樉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腔调,像是自嘲,又像是真的庆幸,“看了老四家这出大戏,孤王怎么突然觉得……自己死得早,说不定反而是件好事儿?”

邓次妃闻言,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愕与不解。

朱樉没等她开口,自顾自地说了下去,眼神变得清醒而冷静:“你想想,若孤活得长久,熬到了老爷子和大哥都走了,那建文小儿削藩,能不拿我这名声不好的二叔开刀?到时候,咱们的儿子尚炳夹在中间,一边是君,一边是父,他该如何自处?怕是难熬得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看透的唏嘘:“再说,就算我想学老四造反,我有他那本事吗?他能赢,背后牵扯了多少?徐家的支持,姚广孝那种妖僧的谋划,还有建文身边那群猪队友……这里头的水,太深了。孤王怕是蹚不起啊。”

这一刻的朱樉,褪去了平日的骄横,竟显出几分对自身处境和时局的透彻洞察。

邓次妃看着丈夫这般模样,心中五味杂陈。她走上前,轻声劝解道:“王爷,明日便要动身回应天了。此刻想这些,也是无益。无论父皇如何……如何训诫处罚,您都需忍着。切莫再意气用事。”

她的担忧写在脸上。回应天,面对刚刚看过“未来”的洪武皇帝,谁知道会是怎样的雷霆雨露?朱樉以往的劣迹,在天幕的映照下,会不会显得更加刺眼?

朱樉却似乎没那么担心,他摆了摆手,带着点不以为然的侥幸:“爱妃多虑了。天幕上说的那些混账事,我们可还没做呢!老爷子总不能拿着还没发生的事儿,来处罚我吧?总得讲点道理不是?”

他试图用这种逻辑来安慰自己,也安慰邓次妃。

然而,邓次妃听了这话,只是默默地低下头,没有接话。

她心里如同明镜一般。讲道理?跟皇上讲道理?尤其是跟洪武皇帝朱元璋讲道理?

她在心中苦涩地叹息:“我的王爷啊,您还是太天真了。您是父皇的亲儿子,血脉相连,就算您真做了那些事,父皇盛怒之下,最多也就是申饬、圈禁,难道还真能要了您的命不成?虎毒尚不食子啊。”

“可难办的,是我啊。” 这个念头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她的心上。她身份卑微,只是次妃。若皇帝因天幕之事迁怒,或因朱樉未来的“可能性”而预先清理门户,她将是首当其冲的牺牲品。皇帝对儿子或许还有几分容忍,但对一个可能“带坏”儿子、出身并不高贵的妃妾,需要讲什么“未做不罚”的道理吗?

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朱樉还在为自己“未做之事”的侥幸而稍感宽慰,而邓次妃则在沉默中,品味着身为依附者,在那至高无上皇权之下的脆弱与恐惧。同样的天幕,落在不同身份的人心上,重量竟是如此截然不同。

应天皇宫,奉天殿外。

朱元璋独立于汉白玉栏杆前,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越过千山万水,落在了西安秦王府,落在了北平燕王府,更落在了那虚无缥缈却又触目惊心的“未来”之上。

天幕已熄,但那些画面、那些话语,尤其是老四家那一出父子相疑、兄弟相残的惨剧,以及老二那混不吝的模样和“瓦罐鸡”的可怖结局,依旧在他脑中盘旋不去。

“未来……现在……” 他低声咀嚼着这两个词,眉头紧锁。为帝王者,讲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若依此理,那些可能在未来酿成大祸的苗头,就该在“现在”毫不留情地掐灭!秦王朱樉的劣迹斑斑,燕王朱棣那隐藏的野心……似乎都该预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