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进入了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转折点。
“时间推进到永乐十九年,”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这一年,对永乐大帝朱棣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就在前一年,他力排众议,刚刚完成了那场声势浩大的迁都,将大明的京师从南京正式迁到了北京。然而,就在新都气象万千,似乎预示着永乐盛世进入全新阶段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
画面中,刚刚落成、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被熊熊烈火吞噬,浓烟滚滚,直冲天际。那场景,与迁都时的喜庆形成了惨烈的对比。
“一场原因不明的大火,将启用尚不足半年的三大殿,烧得干干净净!”朱迪钠沉痛地说道,“这场火灾,发生在象征帝国权力核心的崭新宫殿,其冲击力是毁灭性的。”
天幕上,网友们立刻对火灾原因展开了激烈讨论。
Id名为【爱遛弯的老头】的网友猜测:“这么大的火,会不会是雷击引起的?新建的宫殿,避雷措施没做好?”
Id【阳台种菜人】则倾向于人祸:“我看未必!说不定就是有些对迁都不满的旧势力暗中搞鬼!或者是工匠疏忽,走了水!”
这时,Id【咸鱼不想翻身】提出了一个更玄乎的说法:“要我说,这跟大明的‘德运’有关!明朝自认是火德,当初在南京,靠着长江水多少能压一压。这北京城,本身就偏干偏燥,又是‘北’属水,水火相激,再加上火德太旺,压不住了!这紫禁城以后啊,着火的时候还多着呢!”
这种带有谶纬色彩的说法,虽然没什么科学依据,却在当时乃至后世都颇有市场。
“无论原因为何,”朱迪钠将话题拉回朱棣本人,“这场大火对永乐皇帝朱棣的心理打击是空前的,堪称致命一击。这感觉,或许就像当年洪武皇帝得知太子朱标病逝时一样,是命运无情的一记重锤。”
画面中,朱棣站在废墟前,身影显得前所未有的苍老和孤寂。
“他深受打击,内心充满了惶恐、自责和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朱迪钠描述着朱棣的状态,“他像历代遭遇‘天谴’的帝王一样,下诏罪己,深刻反省自己的过失,甚至亲自去太庙向列祖列宗告罪。那个曾经自信满满、挥斥方遒的永乐大帝,此刻仿佛彻底失去了内心的支柱和那份睥睨天下的自信。”
“然而,雄主终究是雄主。”朱迪钠话锋一转,揭示了朱棣的应对方式,“在陷入巨大的心理危机后,他本能地转向了他最熟悉、也最能带给他掌控感和尊严的领域——**战争**。”
“他需要一场胜利,一场由他亲自指挥、无可争议的胜利,来冲刷火灾带来的晦气,来重新证明自己‘天命所归’,来修复他那受创的帝王尊严和自信。”朱迪钠分析着朱棣的心理动机,“于是,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第三次北征的筹备,在永乐二十年紧锣密鼓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