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02章 第28种死法:不能杀的徐辉祖

第102章 第28种死法:不能杀的徐辉祖(2 / 2)

他解释了原因:“为什么呢?第一,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杀功臣之后,尤其还是徐达这样地位超然、在军中威望极高的功臣之后,影响太坏,容易寒了天下功臣之心。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徐辉祖是徐皇后的亲弟弟,是朱棣那三个儿子——包括后来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炽——的亲舅舅!这层至亲的血缘关系,像一道坚固的护身符,让朱棣无法轻易举起屠刀。他不能不顾及自己妻子和儿子的感受。”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

蓝玉站在武将班列中,听着天幕上关于徐辉祖未来那“想杀又不能杀”的处境,眼神闪烁,心中那个念头愈发清晰和坚定:必须保住雄英!

他瞥了一眼身旁的姐夫常遇春(已故)家族的代表、现任开国公常升,又偷偷望了一眼脸色凝重的太子朱标。他心想:徐辉祖能有这份“特殊待遇”,全靠他姐姐是燕王妃,是未来的皇后!如果雄英(朱雄英,朱标嫡长子,常氏所出)能够健康长大,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常家是皇帝的外家,我蓝玉是皇帝的舅姥爷,这份姻亲关系带来的庇护,比徐家那层还要更近、更稳固!雄英在,常、蓝两家可保无虞,甚至更加显赫。

但若是雄英不在了……蓝玉的心沉了下去。就算太子朱标顺利登基,除非他立同样是常氏所出的朱允熥为太子,否则,一旦让吕氏.....嗯就算没有了吕氏还有其他妃子.....甚至传说的那位新太子妃所生的朱高炽或者其他儿子上位。

他们常、蓝两家作为前太子妃(常氏)的娘家人,地位必将无比尴尬,甚至可能因为势力过大而引来猜忌和清洗。徐辉祖未来的遭遇,某种程度上就是外戚在皇权更迭中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有用时被猜忌,无用或被对立时则可能被牺牲,能像徐辉祖这样靠特殊关系保住性命,已属万幸。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还在继续:

“面对徐辉祖的强硬态度,朱棣既不能杀,又无法让他屈服,最终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画面中,徐辉祖自己离开了南京城,住进了城外一处属于徐皇后专门为他准备的庄园。

“朱棣剥夺了徐辉祖的爵位,但保留了他的性命。而徐辉祖,也展现了他最后的坚持和风骨——他拒绝与朱棣合作,甚至拒绝住在南京城内,而是将自己关在了应天城外的一处庄园里,闭门不出,拒绝再见朱棣,以一种无声的抗议,走完了自己的余生。他至死,都未曾承认朱棣皇位的合法性。”

朱迪钠总结道:“徐辉祖的结局,在永乐初年的血雨腥风中,算是一个异数。他保全了性命,但失去了权势和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坚守了自己心中的‘忠义’。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小小的刺,始终扎在永乐盛世的光鲜表面之下,提醒着人们,那场皇位更迭背后,并非全然的光明与正义。”

天幕上,朱迪钠在讲完徐辉祖的硬骨头后,似乎想起了什么,补充道:

“对了,之前我们提到过,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暗中向朱棣传递情报,被建文帝朱允炆发现,亲手用刀给捅死了。”画面适时闪回建文帝怒斩徐增寿的场景。

“朱棣登基后,为了酬谢这位为他牺牲的小舅子,同时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忠诚于己’的榜样,特意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由他的儿子承袭爵位。”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历史的唏嘘,“而魏国公这个徐达传承下来的本爵,在徐辉祖死后,朱棣也没有为难他的儿子,最终还是将这个爵位还给了徐辉祖一系。”

画面中出现了两座并立但风格略有不同的宏伟府邸门楣,一块匾额上书“魏国公府”,另一块则是“定国公府”。

“这样一来,”朱迪钠总结道,“徐达的后代,就出现了一门两国公的显赫局面。在整个大明王朝存在的276年里,若论勋贵世家之翘楚,徐家若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这确实是千古难遇的殊荣。”

然而,他的语气随即一转,带出了这荣光背后的代价:“不过,有得必有失。这份殊荣的背后,也伴随着政治上的微妙和家族的疏离。”

画面随着他的讲述分开,一座府邸的背景变成了北京的紫禁城,另一座则依旧是南京的秦淮河。

“定国公府,因为其爵位源于对朱棣的‘从龙之功’,自然紧跟永乐皇帝的步伐,随着朝廷迁都而迁到了北京,成为北京城的顶级勋贵。而魏国公府,其爵位传承自徐达,代表着开国的元勋正统,且徐辉祖的政治立场敏感,他们便一直留在了南京,作为留守南京勋贵的领袖。”

朱迪钠的声音压低了一些,仿佛在诉说一个公开的秘密:“这两家虽然同出一源,都是徐达的子孙,但从那时候起,为了避嫌——主要是魏国公一系需要表明自己没有因为定国公府的‘投机’而获利,也需要与北京权力中心保持一定距离以自保——两家其实就已经不太走动了。同根同源的血脉,在残酷的政治现实和不同的立场选择面前,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裂痕和隔阂。荣光与孤寂,亲近与疏远,就这样在徐达的后代身上复杂地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