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64章 第23种死法:死因存疑的朱元璋

第64章 第23种死法:死因存疑的朱元璋(2 / 2)

他刻意停顿,营造悬念:“如果严格按照官方史料——无论是建文朝编纂的,还是后来永乐大帝亲自审定或者说修改的《明太祖实录》——都众口一词地坚持:太祖高皇帝是寿终正寝,安然驾崩。这似乎是最合理,也最‘正确’的答案。”

“然而……”他拉长了语调,这两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所有观看者的心坎上,整个大明四境,从庙堂到江湖,无数人的好奇心被瞬间吊到了顶点!难道这位驱逐蒙元、再造华夏的开国雄主,他的去世背后,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幕?

朱迪钠没有卖太久关子,开始抛出具体的疑点: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官方定论,仔细追究历史的细节,会发现洪武三十一年的两个五月,笼罩在一片诡异的迷雾之中。其中,最引人遐想的一点就是——”

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清晰:

“在晋王朱棡死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朱元璋去世前仅仅半个月左右,这位已经病重的老皇帝,突然派出了绝对亲信的使者,携带军事专用的、代表最高紧急命令的‘符召’,火速北上,目的地是北平,任务是——紧急召唤燕王朱棣,即刻回应天!”

“军事符召!紧急召唤!”朱迪钠强调了这两个关键词,“这不是普通的问候圣旨,而是用于调兵遣将、传达最紧急军国大事的凭证!用它来召唤一位藩王入京,其意味非同寻常!”

“啥?!咱去世前专门召回了老四?!还用上了符召?!”

天幕之下,奉天殿内,一直沉稳端坐的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极致的震惊和困惑!这个消息,比得知自己的死期更让他心潮澎湃!

“为什么?咱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难道是咱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主意,看清了允炆那孩子难堪大任,决心废太孙,改立老四为储君?!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动用符召,确保老四能尽快赶到?”

天幕上,网友们也为此吵翻了天:

【网友“临终改立说”支持者:这还用猜?肯定是老朱后悔了,想传位给朱棣啊!不然干嘛这么急?】

但立刻有网友提出另一种可能:

【网友“摄政王设想”发言:也许朱元璋不是想改立,而是想让朱棣回来辅佐朱允炆,当个摄政王?毕竟朱棣能力摆在那里。】

这个观点很快遭到了猛烈的反驳:

【网友“现实派分析家”一针见血:楼上太天真了!别忘记了应天府内是什么情况!魏国公徐辉祖(原名徐允恭)、左都督徐增寿,这哥俩可是朱棣正儿八经的小舅子!曹国公李景隆,那是跟朱棣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你把朱棣召回来当摄政王,把这么一头猛虎放在才20岁出头的侄皇帝身边,周围还全是他的亲戚故旧?这跟直接把皇位送给他有什么区别?!还不如一开始就名正言顺地传位,至少能避免后来‘靖难’那场让天下血流成河的丑闻和内战!】

天幕下的朱元璋,听着这番分析,不由得缓缓点头,眉头紧锁。‘后世这人说得在理!’他心中暗道,‘把老四召回京,放在允炆身边当摄政王,那简直是抱薪救火,自取灭亡!以老四的性子,绝不会甘居人下。那么……’

他心中的疑问更大了:‘既然如此,咱到底为什么要召回老四?而且如此之急?用的是代表最高紧急状态的符召?’

一个新的、更令人不安的问题随之浮现:‘那老四呢?他接到这突如其来的符召,是会乖乖奉诏回应天?还是……敢于抗命?甚至……领兵而来?’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历史谜团所吸引,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位同样陷入沉思的燕王朱棣,以及龙椅上神色变幻莫测的洪武大帝。这临终前的紧急符召,如同一把钥匙,似乎能打开一扇通往洪武末年那段波谲云诡历史的大门,门后隐藏的,或许是截然不同的大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