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矿脉风波未平,洛京暗流愈发汹涌。时云起与王莽隐于市井,如同蛰伏的猎豹,密切关注着幽影楼的动向,同时加紧提升实力。时云起的伤势在监正印碎片和乙木造化诀的滋养下逐渐好转,对秩序之力的运用也越发纯熟。王莽则在时云起的指点下,艰难地平衡着归墟魔瞳的力量,那丝与遥远虚无的联系,既是诱惑也是警钟。
然而,他们都未曾察觉,一张远超他们想象、笼罩诸天的巨网,已然有一根丝线,悄然垂落到了这轮回大千世界,这中原洛京。
这一日,洛京城外来了一位特殊的旅人。
他身着月白色长衫,纤尘不染,面容普通至极,是那种放入人海便会瞬间遗忘的样貌,唯有一双眼睛,清澈见底,仿佛能映照出人心最细微的波动,却又在深处藏着一抹看透万古轮回的漠然。他自称 白暮,是一位游历四方的散修医者,修为不高,约莫灵师初期,但医术颇为精妙,尤其擅长调理内息、安抚神魂。
白暮在洛京南城租下了一间小小的医馆,取名“回春堂”,价格公道,甚至时常为贫苦百姓免费诊治,很快便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他待人温和,言语风趣,又因见识广博,很快与周边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熟络起来,其中包括经常为“云墨斋”采买物品的王莽。
一次王莽偶感风寒(实则是练习魔瞳过度导致的气息紊乱),被热心的邻居拉到了回春堂。白暮只是简单几针,辅以一碗气味清雅的药汤,便让王莽浑身舒泰,连带着躁动的魔瞳都平复了几分。
“王莽小兄弟似乎根基非凡,只是近来修行有些急切,导致灵息不稳,还需循序渐进才好。”白暮一边收拾银针,一边看似随意地笑道,语气真诚,毫无探究之意。
王莽心中微惊,对方竟能一眼看出他修行出岔子,这医者果然不简单。但他观白暮气息平和,眼神澄澈,不似奸邪之辈,加之其平日善举,便也放下了几分戒心,交谈之中,不免提及自家“云起大哥”也略通丹医之理,只是近来忙于琐事。
白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彩,笑道:“哦?看来是位同道中人,若有闲暇,倒可切磋一二。”
此后,王莽往来回春堂的次数便多了些,有时是替时云起购置些药材,有时是自己调理身体,与白暮渐渐熟稔。他发觉白暮不仅医术高明,对天下奇闻、古迹秘辛也知之甚详,言谈间往往能给人启发。他甚至隐隐觉得,与白暮交谈时,体内那丝因归墟魔瞳而带来的冰冷悸动,都会平息许多。
王莽并未隐瞒与时云起的交往,偶尔也会在时云起面前提起这位“妙手仁心”的白医师。时云起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寻常散修。直到某日,王莽带回白暮赠送的一盒自制“清心凝神香”,说是感念时常叨扰,聊表心意。
时云起接过那盒看似普通的线香,指尖触及的刹那,丹田内的青旗幌与监正印碎片竟同时微微一颤!
不是预警的危险,而是一种极其微妙、难以言喻的共鸣与压制感!仿佛遇到了某种同源却远超自身层次的存在!
时云起瞳孔骤缩,猛地看向那盒线香。香质细腻,气息清雅,确实有安神之效,并无任何不妥。但他相信青旗幌和监正印的感应绝不会错!
“这香……有何特别?”时云起状似无意地问道。
“没什么特别啊,”王莽挠头,“白医师说自己采了深山里的几种宁神草药制成的,效果挺好的,我点过一支,感觉神魂特别安稳。”
时云起不再多问,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能让青旗幌和监正印产生如此反应,这“白暮”绝非常人!是敌是友?目的何在?
他不动声色,让王莽依旧与白暮正常交往,甚至鼓励他多去请教,自己则开始暗中调查“白暮”的来历。然而,无论他动用监正印的权限感知,还是让王莽旁敲侧击,得到的信息都完美无瑕——一个出身偏远州郡、资质平平却醉心医道、游历四方的散修,没有任何破绽。
越是完美,越是可疑。
时云起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位白医师。他借口感谢其对王莽的照料,带着一份精心准备的(内含隐秘监测符文的)礼物,来到了回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