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府邸胭脂阵
时值春日午后,三皇子府邸的后院“锦绣苑”内,暖风拂过抄手游廊,带来海棠花的淡香,却也吹不散那弥漫在朱门绣户间的、若有若无的硝烟味。
场景一:正妃张氏院“栖凤阁” - 午歇时分
三皇子妃宇文张氏(与前文赏花宴同一人)身着石榴红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外罩一件薄如蝉翼的泥金纱衣,正斜倚在紫檀木嵌螺钿贵妃榻上。两名小丫鬟跪在榻前,小心翼翼地为她捶着腿。她半阖着眼,指尖轻轻拨弄着腕上一对 通透的翡翠镯子,神色慵懒,却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仪。
大丫鬟珊瑚(与前文宫中贵妃宫女同名,人不同)悄步进来,低声禀报:“娘娘,西院的赵侧妃今儿个一早,派人去珍宝斋取回了前儿订制的那支赤金点翠衔珠凤钗,听说……上面的东珠有龙眼那么大呢。”
张氏眼皮未抬,只从鼻子里轻哼一声:“哦?她倒是阔绰。不过是商贾出身,仗着娘家有几个臭钱,便不知天高地厚了。” 她语气平淡,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去,把本妃那套 内务府新赏的 红宝石头面找出来,明日给 母妃(指宫中贵妃)请安时戴。”
“是。”珊瑚连忙应下,又道,“还有……东院的李庶妃,昨儿个在花园里‘偶遇’了殿下,弹了一曲《春江花月夜》,殿下……赏了她一柄玉如意。”
张氏猛地睁开眼,眸光锐利:“《春江花月夜》?她倒是会挑曲子!装得一副清高才女的模样!不过是小门小户出来的,识得几个字,便真当自己是咏絮才了?” 她坐起身,挥退捶腿的丫鬟,对珊瑚冷声道,“去告诉针线房,本妃那件用孔雀羽线捻金丝绣的披风,加紧赶制,后日王府诗会,本妃要穿。”
场景二:西院侧妃赵氏处“揽月轩” - 申时
赵侧妃 赵氏,年方二八,容貌娇艳,出身江南巨富之家。此刻她正对镜试戴那支新得的点翠凤钗,左顾右盼,嘴角含春。丫鬟翡翠在一旁奉承:“娘娘戴这支钗真是华贵无比,定能把那边(指正妃)比下去!”
赵氏得意一笑,声音娇脆:“那是自然!她虽是正妃,可那些内造的首饰,规制是有了,却哪比得上我这真金白银买来的时新花样精巧?” 她放下钗,又拿起一匹流光溢彩的 软烟罗,“瞧瞧这料子,可是苏杭最新的花样,一匹价值百金。去,叫针线房赶紧给本妃裁一身春衫,要最时兴的 广袖留仙裙的样式!”
这时,一个小丫鬟进来禀报:“娘娘,李庶妃屋里的小菊刚才在大厨房那边炫耀,说她们娘娘得了殿下赏的玉如意,殿下还夸她琴音清越呢。”
赵氏脸色一沉,将手中的软烟罗重重掷在桌上:“呸!装腔作势!弹个破琴就想勾住殿下?翡翠,去把我那架紫檀木嵌贝的古琴找出来,仔细调好音!今晚殿下若过来,本妃也要弹上一曲!” 她语气酸涩,带着不甘。
场景三:东院庶妃李氏处“听雪斋” - 傍晚
李庶妃 李氏,出身书香门第,气质清冷。她正临窗抚琴,琴声淙淙。丫鬟墨竹安静地在一旁煮茶。屋内陈设清雅,多书籍、字画,与赵氏的奢华截然不同。
一曲终了,墨竹奉上茶,轻声道:“娘娘,方才西院那边动静不小,赵侧妃新得了宝钗,又催着赶制新衣呢。”
李氏接过茶盏,神色淡然:“富贵逼人,是她的福气。” 她目光扫过案上那柄玉如意,并无多少喜色,“殿下赏赐,是恩典。我等妾室,安分守己便是本分。” 她语气平和,却透着一丝疏离与无奈。
“可是……娘娘,如今府中,张妃势大,赵妃骄纵,您若总是这般……殿下怕是……”墨竹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