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潇湘自立传 > 第211章 慧眼如炬破僵局

第211章 慧眼如炬破僵局(1 / 2)

:慧眼如炬破僵局

夏夜闷热,归朴堂内却因角落放置的冰山而透着一丝凉意。林黛玉并未安寝,而是坐在窗下,就着一盏明亮的琉璃灯,仔细审视着紫鹃悄悄从春纤处取来的、那几束“出了问题”的丝线——包括断裂的金线和晕色的彩绒。

黛玉的洞察:于细微处见真章

黛玉天生七窍玲珑心,于诗词书画、医理香料上本就颇有天赋,嫁入王府后,协助水溶打理部分事务,对织造鉴赏一道也用心研习过。她并未如常人般先看丝线成色,而是取过一个白瓷碟,倒入少许清泉水,然后将那束晕色的宝蓝彩绒浸入水中,轻轻搅动。

片刻,清水中泛起极淡的蓝色。黛玉用银簪蘸取一点,凑近灯下细看,又闻了闻,柳眉微蹙。这晕色,并非染料不佳所致,倒像是……被极淡的碱性皂液浸泡过,破坏了染料的固色性。此法极为隐蔽,若非对染料极熟悉之人,绝难察觉。

接着,她拿起那根断裂的金线,并未用手直接触碰,而是用一把小巧的银质镊子夹起,对着灯光反复观察断口。只见断口处纤维参差不齐,并非强力拉断的齐整痕迹,反而像是被某种腐蚀性极弱的药水浸泡过,导致纤维内部脆弱。她又将金线靠近鼻尖,极轻地嗅了嗅,隐约闻到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酸涩气,与她所知的某种宫廷御用、用于清洁保养金属器皿的弱酸药水气味相似,但被更浓郁的熏香气味掩盖了。

黛玉心中已然明了。这不是意外,是精心设计的陷害!手法极其老辣阴损,利用了宫中专有的药水和常识,若非她心细如发又恰巧涉猎此道,几乎要被蒙蔽过去!容嬷嬷……果然是好手段!这分明是冲着春纤,更是冲着她林黛玉来的!若她不能明察,重罚了春纤,便是失察无能;若她强行维护,便是偏袒护短,正好落了皇后口实。

黛玉的布局:请君入瓮

翌日清晨,黛玉并未急着召见容嬷嬷,而是先请来了德总管。

“德叔,”黛玉屏退左右,将昨夜发现低声告知,然后道,“此事关系王府声誉,更关乎皇后娘娘赏赐之物的清白,需得谨慎处置。我有一计,需您配合……”

德总管听完,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躬身道:“娘娘思虑周详,老奴明白,这就去安排。”

午後,黛玉在归朴堂召见容嬷嬷、柳嫂子以及针线房几位主要的绣娘,言明要亲自过问宫装丝线一事。

堂内气氛凝重。黛玉端坐上位,神色平静。容嬷嬷垂手立于下首,面色如常。柳嫂子则紧张得手心冒汗。秋纹、碧痕等绣娘更是大气不敢出。

黛玉先让紫鹃将那些“问题”丝线呈上,然后温声对容嬷嬷道:“容嬷嬷,您是宫里的老人,见多识广。本宫昨日查看这些丝线,发现些微异常,心中存疑,特请您来一同参详。” 她语气谦和,却将容嬷嬷架在了“专家”的位置上。

容嬷嬷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道:“娘娘请讲。”

黛玉便将自己发现的晕色、断口异常细细说了,却并未点破药水之事,只道:“本宫疑惑,宫中御赐之物,向来精益求精,为何此次丝线如此脆弱易损?可是运输储存不当?或是……另有缘由?” 她将问题引向了“物”本身,而非“人”的过失。

容嬷嬷心中一凛,没想到黛玉观察如此细致!她强自镇定,顺着话头道:“娘娘明鉴。丝线娇贵,或许是在库房存放时受了潮,或是……某些人处理不当,用了不妥当的清洗剂也未可知。” 她巧妙地将责任引向可能的“保管不善”或春纤的“操作失误”。

就在这时,德总管按照事先安排,进来回禀:“娘娘,老奴已查问过库房管事,所有丝线入库皆有记录,存放于干燥通风之处,并无受潮迹象。领取记录也显示,丝线由春纤姑娘亲自签收,并无他人经手。” 这话,看似客观,实则排除了“保管不善”的可能,将焦点缩窄。

黛玉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容嬷嬷身上,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既然如此,那问题或许就出在‘处理’环节了。容嬷嬷,您精于此道,依您看,何种情况会导致丝线出现如此症状?”

容嬷嬷被将了一军,骑虎难下。她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便是无能;若说出的原因与黛玉发现吻合,便是间接承认丝线有问题,而非春纤之过;若胡乱编造,又恐被当场戳穿。她心念电转,只得含糊道:“这个……老奴一时也难以断定,或许是丝线本身……略有瑕疵,又恰逢处理时……稍有不当所致。” 她试图和稀泥。

黛玉要的就是她这句话!她微微一笑,不再逼问,转而道:“嬷嬷所言亦有理。既然如此,为公允起见,也为查明真相,以免日后再生类似之事,本宫有个提议。”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清晰地说道:“将这些剩余丝线,以及春纤平日处理丝线所用的工具、器皿,一并封存。另取库房中同等批次的全新丝线若干。请容嬷嬷、柳嬷嬷,以及……秋纹、碧痕,你们四人,分别于众目睽睽之下,用各自惯常之法,处理一份新丝线。本宫与德总管在一旁观看。若新丝线处理後无恙,则说明春纤之法或许无误,问题或在丝线本身;若新丝线也出问题,则再追究处理之法不迟。如此,可好?”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这分明是要当场实验,对质公堂!

当堂对质: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