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 显然 是 匆匆 被叫来的,身上 只穿着一件 半旧的 靛蓝色 棉袍,外面 罩着 一件 略显 宽大的 青布棉褂,小脸 被 寒风 吹得 通红。他 看到 书房内 一片狼藉 以及 祖父 那 异样 亢奋的 神情,眼中 闪过一丝 不易察觉的 紧张,但 很快 便 恢复了 平静。他 规规矩矩地 走到 书案前,对着 贾政 深深一揖,声音 清脆而 沉稳:“孙儿 贾兰,给祖父 请安。”**
贾政 死死地 盯着 贾兰,仿佛 要 将他 从里到外 看穿一般。他 没有 让贾兰起身,而是 直接 拿起 那本 《大学章句》,用 嘶哑的 声音 问道:“兰儿,这 《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 三纲领 也。你…… 可知 其 要义 何在?”
这是一个 对于 贾兰 这个年龄的 孩子来说,相当 深奥的 问题。若在 平日,贾政 绝不会 如此 急切。但 此刻,他 已经 等不及了!
贾兰 微微 抬起头,目光 清澈,并未 露出 丝毫 怯懦。他 略一沉吟,便 朗声答道:“回祖父。‘明明德’者,乃 彰显 自身 光明的 德性,是为 修身之本;‘亲民’者,程子解为 ‘新民’,意为 使民 革故鼎新,是为 治国之基;‘止于至善’者,乃 达到 最完善的 道德境界,是为 平天下 之 终极目标。三纲领 层层递进,由己及人,由内而外,乃 儒家 内圣外王 之 根本路径。”**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引经据典,不仅 说出了 字面意思,更 点出了 其内在的 逻辑关系 和 哲学深意!这 哪里像 一个 孩童的 见解?分明 是 下了 苦功 钻研过的!
贾政 闻言,浑浊的眼中 骤然 爆发出 一道 惊人的 亮光!他 激动得 手指 都在 颤抖!“好!好!” 他 连声 说道,“那…… 那 ‘格物致知’ 呢?朱子 如何 注解?你 又如何 理解?”**
贾兰 不慌不忙,继续 答道:“朱子云:‘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孙儿 以为,格物,便是 探究 事物 本身的 道理;致知,便是 扩充 自身的 知识。天下之物,莫不 有理,唯有 通过 ‘格’的功夫,方能 ‘穷理’,最终 达到 ‘知至’ 的 境界。此乃 为学 之 首要 功夫。”**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见解 虽显 稚嫩,但 根基 之扎实,思路 之清晰,远胜 当年 同龄的 宝玉 不知 多少倍!
贾政 听着 孙子 这 对答如流的 话语,看着 他 那 沉稳镇定、目光坚定的 神情,一股 巨大的 热流,猛地 冲上了 他的眼眶!他 仿佛 在 这片 无尽的 黑暗 与 绝望中,终于 看到了一 点 微弱的、却 真实存在的 星光!
他 再也 控制不住 内心的 激动,猛地 上前一步,伸出 枯瘦的双手,紧紧 抓住 贾兰 瘦小的 肩膀,声音 哽咽地 说道:“好孩子!好孩子啊!我贾家…… 我贾家 终究…… 还没有 绝了 指望!还没有 绝了 指望啊!”**
他的眼泪,如同 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滴落在 贾兰 的衣襟上。那眼泪中,包含了 太多 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悔恨,有激动,更有一种 近乎 癫狂的 寄托!
贾兰 被祖父 这 突如其来的 激动 弄得 有些 不知所措,但他 依旧 挺直着 小小的 脊梁,任由 祖父 抓着自己。他 看着 祖父 那 老泪纵横的 脸,看着 这间 破败冰冷的 书房,幼小的 心灵中,似乎 也 明白了 些什么。他 抿紧了嘴唇,眼神中,除了 沉稳,更多了 一份 与年龄 不符的 沉重 与 责任。
窗外,风雪 依旧。但 在这间 绝望的 书房内,一颗 名为 “希望”的 种子,却 在 贾政 泣不成声的 寄托中,悄然 埋入了 贾兰 那 尚且 稚嫩的 心田。只是,这 希望 之苗,未来 能否 在 这片 贫瘠的 废墟上 茁壮成长,却 依然是 一个 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