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开局90天赚十亿 > 第60章 首播即封神!觉醒之火燃遍华夏

第60章 首播即封神!觉醒之火燃遍华夏(2 / 2)

“拍摄李大钊先生就义那场戏时,我迟迟找不到情绪,是他给我看了赵纫兰女士和子女的合影,给我讲她独自抚养五个孩子、支持丈夫革命的故事。”刘诗诗擦了擦眼泪,笑容温柔而坚定,“赵纫兰女士不是谁的附属品,她是自己的英雄。这个奖项,不属于我,属于百年前所有像她一样默默坚守的女性,也属于那个觉醒的年代。”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张承衡坐在第一排,眼里含着泪光,用力地鼓掌。

颁奖礼结束后,后台的走廊里,张承衡快步走上前,将刘诗诗拥入怀中。“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刘诗诗靠在他的肩膀上,笑着流泪:“是我们一起做到的。”张承枢举着摄像机追过来,嘴里喊着:“哥!诗诗姐!快合个影!这可是‘飞天奖影后’和‘百亿老板’的同框!”张承璇也走过来,递上一束鲜花:“恭喜诗诗,也恭喜我们天权视频,拿到了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

庆功宴上,李教授端着酒杯走到张承衡面前:“张总,我敬你一杯。《觉醒年代》拿到飞天奖,实至名归!现在全国的年轻人都在讨论历史,都在说‘觉醒精神’,这比任何奖项都珍贵。”塞雷佐也发来视频祝福,屏幕里的老主席举着酒杯:“张,诗诗,恭喜你们!马竞的球员们都看了《觉醒年代》,贝尔说,以后要像李大钊先生一样坚持梦想!下赛季我们要拿欧冠冠军,和你们的飞天奖凑一对!”

张承枢拿着一份策划案挤过来:“哥!诗诗姐!我有个新想法!我们可以做《觉醒年代》的衍生IP,拍一部《新青年》外传,聚焦当年的青年学生,再做一个‘觉醒小镇’主题公园,还原北大红楼和《新青年》编辑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张承衡接过策划案,翻了几页,笑着点头:“这个想法好!但有个前提,必须尊重历史,所有细节都要经过党史专家审核。”

夜深了,庆功宴渐渐散去。张承衡和刘诗诗走在回家的路上,北京的夜空格外清澈,远处的央视大楼灯火通明。“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北大红楼勘景吗?”刘诗诗突然说,“那天雪下得很大,红楼的梧桐叶上积着雪,特别安静。我当时就想,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发生的故事就好了。”张承衡握住她的手,指了指路边的广告牌——上面是《觉醒年代》的海报,陈独秀、李大钊的身影在灯光下格外清晰。“你看,我们做到了。”

回到家,两人坐在客厅的地毯上,重新看起《觉醒年代》的第一集。当李大钊先生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时,张承衡突然开口:“诗诗,我们再拍一部剧吧。拍《长征》,讲先辈们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刘诗诗抬头看向他,眼里满是笑意:“好啊。我想演贺子珍,那个在长征路上坚持战斗的女性。”

张承衡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那是中马青训基地的孩子们穿着“觉醒青年”T恤踢球的样子。“你看,”他笑着说,“《觉醒年代》的影响还在继续。我们拍的不是一部剧,是火种。只要这火种能在年轻人心里燃起来,我们做的一切就都值得。”刘诗诗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轻声说:“是啊,火种不灭,觉醒不止。”

此时,天权视频的办公室里,技术部的团队正在调试“觉醒元宇宙”的deo。屏幕上,北大红楼的虚拟场景栩栩如生,用户可以化身民国时期的学生,走进《新青年》编辑部,和虚拟的陈独秀、李大钊对话,还能参与“五四运动”的游行模拟。“再过一个月就能上线了,”技术部负责人老王兴奋地说,“到时候用户还能和马竞的虚拟球员踢足球,体验‘觉醒精神+铁血精神’的联动!”

张承璇的办公室里,她正在和故宫的王院长视频通话:“王院长,《觉醒年代》的文创系列我们再升级一下,推出‘觉醒青年’文具套装和‘红楼记忆’瓷器,结合马竞的冠军元素,肯定能大卖。”王院长笑着回应:“没问题!我们还可以联合举办‘觉醒之路’特展,把《新青年》的原版刊物和马竞的冠军奖杯一起展出,让历史和体育碰撞出更多火花。”

第二天一早,张承衡和刘诗诗来到北大红楼。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红楼的红砖墙上,和拍摄时的场景一模一样。一群学生正在红楼前合影,穿着印有“觉醒”二字的T恤,举着《新青年》的复刻版刊物。看到张承衡和刘诗诗,学生们热情地围过来:“张总!诗诗姐!我们是因为看了《觉醒年代》才来这里参观的!”

走进《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木质的桌椅、泛黄的稿纸、墙上的世界地图,都是按照史料1:1复原的。刘诗诗摸着桌角,仿佛又回到了拍摄的日子。“你看,”张承衡指着墙上的留言板,上面写满了学生的留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传承觉醒精神,不负时代使命”。最的人。”

离开红楼时,夕阳正慢慢落下,将红楼的影子拉得很长。刘诗诗突然停下脚步,对张承衡说:“我们去看看赵纫兰女士的故居吧。”张承衡点点头,牵着她的手走向不远处的胡同。故居里,陈列着赵纫兰亲手绣的鞋垫、给李大钊写的信,还有孩子们的旧照片。刘诗诗站在照片前,轻声说:“她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记得她,记得守常先生,一定会很开心。”

张承衡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钻戒,款式和之前求婚时的那枚很像,但上面刻着细小的“觉醒”二字。“诗诗,”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觉醒年代》让我们读懂了先辈的坚守,马竞的夺冠让我们懂得了拼搏的意义。我想和你一起,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们结婚吧,就在北大红楼,让先辈们做我们的见证者。”

刘诗诗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用力点头,声音哽咽:“我愿意!”张承衡轻轻为她戴上钻戒,将她拥入怀中。夕阳的光芒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故居的庭院里。远处传来学生们的歌声,是《觉醒年代》的主题曲:“觉醒的风,吹过百年;青春的火,永不熄灭……”

婚礼定在三个月后的五四青年节。北大红楼前的广场上,摆满了红色的玫瑰和白色的百合,背景是《新青年》的刊头海报和马竞的冠军旗帜。前来祝贺的嘉宾里,有剧组的主创,有马竞的球员,有青训基地的孩子们,还有很多因为《觉醒年代》而相识的观众。李教授作为证婚人,握着话筒说:“张承衡和刘诗诗,用一部剧唤醒了青春,用一份爱坚守了初心。他们的婚礼,是对觉醒精神最好的传承。”

婚礼仪式结束后,贝尔和法尔考拉着王小宇踢起了足球,孩子们围着他们欢呼;张承枢举着摄像机,忙着拍摄这热闹的场景;张承璇和故宫的王院长讨论着“觉醒小镇”的建设细节。张承衡牵着刘诗诗的手,站在红楼前,看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是温柔。“你看,”他轻声说,“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刘诗诗靠在他的肩膀上,笑着点头。风拂过红楼的梧桐叶,带着百年的沧桑与青春的气息。远处的天空中,一群鸽子飞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那些关于历史与青春、拼搏与坚守、爱与梦想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更精彩的篇章——因为觉醒的火,永远不会熄灭;青春的歌,永远有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