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开局90天赚十亿 > 第34章 谈判遇溢价,青训育新苗,诗诗送温暖,承枢闹笑话遭怼

第34章 谈判遇溢价,青训育新苗,诗诗送温暖,承枢闹笑话遭怼(1 / 2)

第 34 章 卡卡谈判遇溢价,青训破土育新苗,诗诗中暑送温暖,承枢闹笑话遭怼

北斗投资的体育运营部里,气氛像被马德里的骄阳烤得发紧 —— 赵哥攥着手机,眉头拧成疙瘩,对着听筒里的西班牙语急得直搓手,张承衡靠在桌沿,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一份《AC 米兰球员估值报告》,目光死死锁在 “卡卡” 两个字上。

“……6000 万欧元?塞萨尔,你没开玩笑吧?” 赵哥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拔高,“三个月前你们还说 4500 万,怎么突然涨了 1500 万?这溢价也太离谱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回应,赵哥边听边翻译:“他说…… 卡卡是金球奖得主,是米兰的核心,现在全欧洲都在抢,这个价已经是‘友情价’了,再晚就不是这个数了。”

张承衡抬手示意赵哥挂电话,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把账算得门儿清 —— 卡卡的实力毋庸置疑,巅峰期的带球突破、远射能力都是世界顶级,能来马竞,绝对能让锋线实力翻倍。但 6000 万欧元,比他的估值高出近三成,米兰明显是借着 “金球奖热度” 坐地起价,这钱花得太冤。

“告诉塞萨尔,” 张承衡拿起笔,在报告上画了个叉,“6000 万欧元,我们不接。溢价太高,不符合我们的投资逻辑 —— 我们要的是长期价值,不是为‘金球奖光环’买单。谈判暂缓,先看看其他目标。”

赵哥点点头,刚要拨电话,张承衡又补充道:“另外,把青训基地的事提上日程,立刻启动选址、招人,马竞的胡安教练那边,让他尽快派团队过来,我们要建的不是‘球星养老院’,是能自己造血的青训体系。”

一周后,北京郊区的一片空地被圈上了红色围挡,“北斗青训基地奠基仪式” 的横幅在风里猎猎作响。张承衡穿着简单的工装服,手里握着铁锹,和胡安教练一起为奠基石培土 —— 胡安穿着马竞的训练服,脸上沾着泥,却笑得格外认真,用生硬的中文喊:“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中国娃娃,有潜力!”

奠基仪式很简单,没有铺张的排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马竞青训团队和闻讯赶来的家长。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拉着儿子挤过来,手里攥着张报名表,激动地说:“张总,我儿子 14 岁,踢了 6 年球,就想进专业青训,你们这招不招?”

“招!12 到 16 岁,只要爱足球、能吃苦,都可以来试训!” 张承衡笑着接过报名表,“我们不看背景,不看天赋高低,只看态度 —— 像马竞那样,铁血、坚持,就够了。”

试训在三天后开始,来了 500 多个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球衣,在空地上跑着、踢着,眼里闪着对足球的渴望。胡安教练带着团队,拿着秒表和笔记本,挨个测速度、耐力、带球,时不时喊停,纠正孩子的动作:“脚腕发力!不是小腿!”“抬头看队友!别盯着球!”

张承衡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涌起一股热流 —— 这才是体育布局的根基,比买一个巨星更有意义。也许几年后,这里就会走出能在西甲、英超立足的中国球员,那才是真正的 “中国足球希望”。

就在青训基地热火朝天试训时,《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剧组却在沙漠里遭遇了麻烦 —— 为了还原 “精绝古城” 的苍凉感,张黎导演把取景地选在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七月的沙漠,白天气温直逼 45℃,沙子烫得能煎鸡蛋,刘诗诗拍一场 “在沙漠中寻找古城遗迹” 的戏,连续暴晒了三个小时,突然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诗诗姐!” 场务连忙冲过去,把她扶到阴凉处,掐人中、喂水,慌得手忙脚乱,“快叫救护车!”

宁浩正好来探班,看到这场景,立马掏出手机给张承衡打了电话,声音都带着颤:“张总!诗诗中暑了!体温快 40℃,人有点迷糊,沙漠里救护车一时半会儿到不了,怎么办?”

张承衡正在青训基地看试训,闻言心脏猛地一揪,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往停车场跑:“我马上过去!你们先给她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敷额头、腋下,别让她暴晒,等我!”

他一路超速赶到机场,改签最早一班飞往新疆的航班,又在当地租了辆越野车,往沙漠里冲。车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变成戈壁,再变成无边无际的沙漠,毒辣的太阳晒得车皮发烫,张承衡的心比车皮还烫 —— 他想起刘诗诗试镜时的拘谨,拍哭戏时的投入,学考古时的认真,这么一个肯吃苦、有灵气的姑娘,要是出了什么事,他这辈子都不会安心。

傍晚时分,越野车终于赶到剧组。张承衡跳下车,不顾沙子烫脚,大步冲进帐篷,就看到刘诗诗躺在行军床上,脸色苍白,嘴唇干裂,额头上敷着湿毛巾,眼睛闭着,眉头微微蹙着,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诗诗?” 张承衡走过去,声音放得极轻,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还是烫得吓人。

刘诗诗缓缓睁开眼,看到是他,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虚弱地笑了笑:“张总…… 你怎么来了?我没事,就是有点累……”

“都烧成这样了还说没事!” 张承衡皱着眉,从包里拿出带来的退烧药、藿香正气水,还有几瓶冰镇矿泉水,“先把药吃了,喝点水。”

他小心翼翼地扶起刘诗诗,给她喂药、喂水,动作轻柔得不像平时那个雷厉风行的投资人。宁浩站在帐篷外,笑着对场务说:“张总对诗诗,比对《疯狂的石头》续集还上心。”

吃了药,又敷了半个多小时,刘诗诗的体温终于降了点,精神也好了些。张承衡坐在床边,拿起旁边的剧本,轻声说:“还有两场沙漠戏,不急,等你身体好了再拍。我跟张导说了,先拍室内戏,把沙漠戏往后推推。”

“不用……” 刘诗诗摇摇头,“剧组大家都很忙,不能因为我耽误进度。我休息一晚,明天就能拍。”

“听话。” 张承衡打断她,翻到她要拍的那场戏,“你看,这场戏是陈静发现古城遗迹,眼里要有惊喜和敬畏。你现在身体不舒服,眼神里没力气,拍了也不好,不如好好休息,等状态好了,一条就过,反而省时间。”

刘诗诗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点了点头:“好,听你的。”

夜色渐浓,沙漠里的温度降了下来,吹起了凉风。张承衡坐在帐篷外,给刘诗诗煮了点小米粥,看着她小口喝完,又陪她聊剧本,聊陈静这个角色,聊考古知识,聊着聊着,刘诗诗的眼睛亮了起来,之前的虚弱感消散了不少。

“其实…… 我有点怕拍沙漠戏。” 刘诗诗小声说,“沙子太烫,风又大,眼睛里总进沙子,拍的时候总担心演不好。”

“怕就对了,” 张承衡笑了笑,“陈静是个城里来的考古学生,第一次来沙漠,也会怕,也会不适应。你把自己的害怕融进去,演出来的才真实,才像陈静,而不是‘演陈静’。”

刘诗诗眼睛一亮:“我明白了!谢谢你,张总,你总能点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