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主任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快进入状态,连忙让人抱来厚厚的一叠资料,纸张边缘都被翻得发毛,像被反复摩挲的宝贝。凌薇快速翻阅着,星辉文明的材料学和机械工程知识在脑海中飞速运转,像高速计算机处理数据 —— 这些 “原始” 的技术文件,在她眼中清晰地呈现出背后的物理本质,问题的症结很快浮出水面。
几分钟后,凌薇合上资料,嘴角勾起一丝细微的弧度。她不能直接抛出远超时代的方案,那样只会引来怀疑,必须用 “现有条件能理解” 的思路,像引导迷路的人找到方向。
“王副主任,各位同志,” 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像一缕穿透迷雾的光,“我觉得问题出在三个地方。第一,刀具的前角和后角,或许可以调整 1.5 度左右。” 她拿起铅笔,在草图纸上快速画下修改示意图,线条流畅而精准,“这样能减少切削阻力,避免对硬脆材料造成过度挤压,减少应力集中。”
图纸上的修改看似简单,却让几位老技术员眼前一亮,纷纷凑过来仔细端详,眉头渐渐舒展。
“第二,切削液。” 凌薇继续说道,目光扫过旁边的切削液桶,“现在的冷却效果够了,但润滑性和排屑能力不足。可以试试加极微量的动物油脂提取物,改善润滑;再把浇注口改成多头低压的,让切削液持续包裹加工点,及时带走切屑和热量。”
“加动物油脂?” 有人小声嘀咕,语气里带着疑惑 —— 这想法确实有些另类,像在传统的配方里加了一味新奇的调料。
“最关键的是第三点。” 凌薇指向参数表,指尖落在几个关键数据上,“转速和进给量的匹配曲线。在加工到这几个应力敏感区域时,现有参数容易引发共振,导致应力叠加。如果把转速降低 5%,进给量相应降 3%,形成平滑过渡,就能让内部应力平稳释放,避免裂纹。”
她的话条理清晰,既有 “经验性” 的调整,又有 “推导式” 的参数修改,甚至精准指出了应力敏感位置,不像凭空猜测,反而像经过了无数次模拟验证。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惊讶,有怀疑,还有一丝期待。
王副主任推了推眼镜,死死盯着图纸和参数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击,眉头越皱越紧,显然在脑海中反复验证。良久,他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爆发出 “死马当活马医” 的决绝:“试!就按凌薇同志说的来!小张改刀具,小李调切削液,小王重编参数!快!”
实验室瞬间像被上了发条,所有人都动了起来,脚步声、工具碰撞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紧张而激昂的进行曲。凌薇退到一旁,看着忙碌的身影,手心也渗出了细汗 —— 理论上没问题,但实际加工充满变数,这仍是一场未知的考验。
几个小时后,重新打磨的刀具安装就位,改良的切削液缓缓流淌,泛着淡淡的光泽。机床启动的瞬间,没有了之前刺耳的摩擦尖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稳顺滑的 “嗡嗡” 声,像乐曲找到了正确的旋律,让人莫名安心。
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零件被小心翼翼地取下时,整个实验室都屏住了呼吸,空气仿佛凝固了。无损探伤技术员拿着仪器,手都在微微发抖,缓缓扫过零件表面。几秒钟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迸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声音都变了调:“没裂纹!内部应力平稳!合格了!”
“太好了!” 欢呼声瞬间炸开,像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喷发!有人激动地拍着桌子,有人互相击掌,王副主任更是快步上前,一把抓住凌薇的手,掌心滚烫,声音都在颤抖:“凌薇同志!太感谢你了!你可是救了我们的急啊!”
凌薇松了口气,露出谦逊的笑容:“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提了点想法。”
然而,在她看不见的角落,二楼观察窗的阴影里,一道身影静静伫立,像一尊沉默的雕塑。那人的目光锐利如鹰,将楼下的一切尽收眼底 —— 凌薇解决问题时的从容,提出方案时的笃定,还有偶尔流露出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专注气质,都被他牢牢捕捉。
危机暂时化解,任务初获成功,可凌薇不知道,一道更深、更隐秘的目光,已经悄然锁定了她。她的 “不同寻常”,像黑夜中的星光,既吸引了期待的目光,也引来了探究的审视。这场技术支援,不是结束,而是她踏入更复杂旋涡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