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喻千惠突然想到棉花其实不是花,而是棉花果实中为了保护种子而存在的特化纤维。
在大家的普遍观念中,纤维比起藤蔓这种有生机的植物组织,好像更应该和石头归一类。
那么完整的构成链,从低到高依次应该是:
纤维、石块、泥土等普世意义上没有“生命”的死物元素。
藤蔓、树木、草叶与花等具有“生命”的植物。
蛇、鱼、鸟、虫等更复杂,更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喻千惠这次带回了一条头瘤是荷花花苞状的绯红金鱼,在同样花了5次机会后通关了第二块路牌,看到了新的题目。
“距离终点还有2k。”
“一只兔子的耳朵。”
“还好,这次不是鱼了。”
喻千惠对那条常伴青砖路的河有些抵触,她捞了几回鱼,觉得自己手指冻的和冰块一样。
明明现在也不是冬天,天色更是渐渐转亮,进入白天,但那条河水还是冷的和冰窟窿一样,手碰完水和碰完干冰没有什么两样。
在通过第1、2块路牌摸清规律后,喻千惠通过第3块路牌时效率就大大提高,只用了1次。
没有特地标明“本来不会说话”的动物,就是要最正常的动物,不需要任何构成,原本就存在的生物。
从第4块路牌起,题目的要求从动物变成了植物。
“距离终点还有1.7k。”
“一朵本来不会说话的玫瑰。”
不过在掌握了规律的喻千惠面前,这只是一件举一反三的小事。
她这次多浪费了一次机会,因为黑森林里的植物大多带刺,她没能分清玫瑰和山茶。
第5块路牌要求的是狗尾巴草、第6块路牌要求的是壁虎、第7块路牌要求的是枫树枝……
动植物的要求交替出现,路牌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天色越来越亮,从清晨到上午,阳光渐烈,路牌上距离终点的距离,却缩减的越来越慢。
从最初的3.5k到2k,再到如今的1.7k、1.55k、1.4k再到1.3k……
当喻千惠看到“1”和“.”后面跟上的小数已经变成了三位数的个位波动时,她就知道自己再按着路牌走下去,一辈子也别想走出黑森林。
生存小游戏总是把答案写在简介里,而玩家在小游戏中遇见的所有困境,都在最初的系统提示音中给出了答案,只不过玩家不一定能准确解读。
“藤蔓是树的蛇”已经在这一路上解决路牌问题时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而此时就该轮到“鱼群是日的影”这句话排上用场了。
从青砖路旁突兀的出现一条小河,而小河又在逐渐拓宽时,喻千惠就已经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
这也是她放任小楼玩水的原因。
小楼:“我玩的不是水,是你苦苦追寻答案的泪水。”
喻千惠给了他一个“核善”的微笑,“姐的身边不养闲人,你要么说发现,要么回玩具箱睡觉,等汇合之后,我就只带血衣玩不带你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喻千惠总是有办法让小楼一秒老实。
老实了的小楼老老实实的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这条河里的鱼都没有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