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渡(下)(1 / 2)

渐渐的,涵万圣僧的事迹在周边传开。当地百姓被他的虔诚打动,纷纷施以援手,送粮送物,帮忙建房。有的农夫扛来刚刚收割的稻谷,有的妇人送来亲手缝制的被褥,孩子们则蹦蹦跳跳地送来自家种的蔬菜。

历经四年,一座宏伟的佛寺——万佛寺,在众人的努力下拔地而起。这座承载着信仰与希望的佛寺,成为了安庆第一座佛寺,也是如今迎江寺的前身。

寺庙落成那天,钟声悠扬,回荡在安庆的上空,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赶来朝拜,香火鼎盛。

而那片江滩,也有了美丽的名字——盛塘湾鸭儿渡。鸭儿渡边,清澈的鸭儿塘畔,水草丰茂,鸭子嬉戏,生机盎然。

清晨,薄雾笼罩着池塘,鸭子们嘎嘎叫着,一头扎进水里,泛起圈圈涟漪;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给整个池塘镀上一层金色,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时光悠悠流转,多年后,鸭儿塘畔,一座书香学府悄然崛起,那便是安庆市第五中学。

在这里,孩子们的读书声与当年僧人们的诵经声,仿佛穿越时空,交织共鸣。每当微风拂过鸭儿塘,水面泛起涟漪,那段关于涵万圣僧的传奇故事,便在人们心中缓缓展开。

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孩子们认真地朗读着课文,声音清脆而响亮;操场上,同学们嬉笑打闹,青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在五中的日子,正如大姐所说,曾经的噩梦没有重演。同学们的友善让我受宠若惊,他们没有因我的右腿而投来异样的目光,反而热情地伸出援手,给予我帮助。

记得第一次上体育课,我笨拙地挪动着步子,不知如何是好,是同桌主动过来,扶着我慢慢练习;下雨天,总有人为我撑伞,生怕雨水打湿我的右腿。我深知,这一切温暖与美好,都源于大姐的爱与坚持,是她为我找到了重新开始的渡口。

双脚第一次踏上五中的红砖地时,我才真切感受到,这里与三中虽一东一西,却恍若两个世界。

五中隐匿在市区西门的角落,宛如被时光珍藏的旧书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校园里的梧桐树格外苍翠,枝叶交织成天然的遮阳伞,将盛夏的烈日过滤成斑驳的光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校门口的老槐树,枝干歪斜,树皮布满岁月的纹路,却在枝头垂下串串洁白槐花,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微风拂过,槐花簌簌飘落,有的落在学生的肩头,有的飘进教室,为校园增添了一份诗意。

我知道,属于我的崭新篇章,正从这里徐徐展开。每当我穿过校园,来到校园的后门,在鸭儿塘边,看着水面上鸭子悠然游动,听着教室里传来的朗朗书声,就会想起大姐的话,想起圣僧涵万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苦难,都成为了照亮我前行道路的灯火,而五中,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见证我新的成长。

与三中地处市中心的喧嚣繁华形成鲜明对比,那里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嘈杂的市声终日不绝于耳。而五中周边,多是宁静的老巷与低矮的平房,清晨能听见小贩悠长的叫卖声,傍晚则弥漫着家家户户做饭的烟火气。这里的学生,就像从这片质朴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庄稼,眼神清澈纯粹,笑容不加修饰,透着一股未经世事雕琢的天然与真诚。